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網貸借款成本近年不斷下降 為實體經濟賦能進一步提升

劉 琪
2018年05月15日08:27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互金行業監管文件頻出,行業從野蠻生長逐漸走向良性發展,不過同時也帶來了行業熱度的降溫。包公有財董事長王曾在接受《証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強監管讓網貸行業從無序走向有序,未來出路還是在於服務實體經濟。雖然,強監管令整個行業迎來冬季,但是大家普遍認為‘互聯網+金融科技’的風口還沒有結束,未來有廣闊的空間。”

從目前來看,網貸行業合規資產端集中於消費金融、車貸、小微經營貸等有限領域,尤其是在消費金融領域,行業同質化嚴重。因此,網貸公司如何才能殺出重圍?

王曾認為,任何行業的發展,總是遵循著相似的規律,即明星企業開辟市場,追隨者進入,共同做大市場,天花板之后,便是同質化競爭的存量市場。於是,除了壟斷行業之外,同質化幾乎是所有行業的頑疾。“在金融行業,行政壟斷顯得更為重要,牌照經營制就是最好的范例,所以包公有財將把牌照視為重中之重,這是金融企業生存的關鍵”,他說道。

據《網絡借貸普惠金融實踐白皮書(2017)》顯示,今年以來,網絡借貸行業小微企業借款已高達8722.80億元,較2013年124.32億元翻了超70倍,且仍然保持上揚的趨勢﹔P2P網貸平台中涉及三農業務的累計成交量已達1023.46億元,且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自2013年以來,網絡借貸涉及個人消費業務累計成交量超4500億元,最多有778家平台涉及該業務﹔個人消費業務成交量從2013年始,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從借款成本看,2015年網絡借貸行業樣本平台年化綜合借款利率為26.4%,2016年急劇下降為22.47%,2017年為21.61%。

“網絡借貸模式在滿足小微企業和普惠人群的借款需求,降低借款成本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王曾看來,互聯網金融跌宕十年,在蹣跚中已經為實體經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未來還將更進一步為實體經濟賦能。同時,他表示,未來包公有財將不斷加大科技在業務中的應用,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多渠道、多維度的信息、數據源進行數據聚合、挖掘、交叉驗証、模型建設,提升從客戶獲取到風險管理的全流程能力,提升金融的服務效率。讓金融機構能夠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獲得更多合適的資產,讓更多人獲得金融服務。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