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興科技吳太兵:“走出去”需堅持本地化 未來將回師中國

正當國內企業進軍海外市場卻遭遇水土不服時,一家並不為國人熟知的軟件公司,卻牆內開花牆外香,在消費類軟件領域站穩歐美市場,並在年初登陸創業板后受到投資者熱捧。
這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為何能成功“走出去”?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近日接受人民網專訪,暢談萬興科技的發展戰略,分享企業“走出去”的經驗。
牆內開花牆外香 消費類軟件站穩海外市場
創建於2003年的萬興科技,主營業務為消費類軟件研發、銷售及提供相應技術支持服務,目前主要涉及多媒體、跨端數據管理、數字文檔管理三大類軟件產品。公司自主開發並在售的主要產品包括視頻編輯軟件Filmora、數據管理軟件Dr.Fone、PDF管理軟件PDFelement等。
雖然在國內的認知度較低,但這些產品在海外市場每年為萬興科技帶來數億元的營業收入。“公司經過海外市場的長期耕耘積累了數以億計、遍及全球的用戶。”萬興科技年報顯示,其主要付費客戶群體位於歐美、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地區。
吳太兵表示,早期國內市場盜版軟件太猖獗,支付方式又沒有能夠很好的對接上來,,中國對虛擬產品付費的意識都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當時國內市場不太適合付費軟件。
“進軍海外,一定要分析研究海外市場的發展趨勢、營銷推廣方式和用戶行為習慣。”吳太兵表示,萬興堅持實施本土化營銷策略,研發和銷售人員中有相當比例的外籍人才或者是在海外工作、學習多年,熟悉海外市場的歸國人才。並聘請國際知名的設計、策劃公司協助設計電子商務網站頁面,開展產品的宣傳與推廣等活動。
回師中國 中國市場是未來公司的主戰場
近幾年,隨著音樂、視頻市場的內容方、平台方以及用戶都開始逐漸建立起正版化使用意識,萬興科技也將注意力轉回國內。
談到回師中國的原因時,吳太兵表示,其實六年前萬興科技就開始切入國內的智能家居行業,原因有三點:第一,全世界沒有一家公司在缺乏本土市場的支撐下能做到10億美金營收以上﹔第二,中國在IT行業已經具備引領全世界的實力,有必要抓住這一機會實現企業的快速增長﹔第三,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市場,回師中國其實是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除智能家居行業之外,萬興科技2017年以 Filmora、PDFelement兩款產品為龍頭切入中國市場,組建專門的市場營銷團隊,結合國內市場特征,面對國內終端個人消費者與中小商業客戶。
“未來,公司在進一步深挖消費類軟件海外市場的同時,將積極推進國內市場的開拓,提升公司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與影響力。”公司年報表示。
收費模式轉型 升級用戶體驗是關鍵
萬興科技近期發布的2017年年報中,一大亮點是產品收費模式從License 模式向 SaaS 模式轉型,這也成為研究機構關注的焦點。新時代証券研究報告認為,SaaS 模式助力營收增長,積極開拓海外和國內市場。
“傳統的License模式就是一次性付費,而SaaS模式則是持續付費。” 吳太兵認為,從傳統 License 模式向 SaaS 模式轉型是軟件業的大勢所趨,這背后的關鍵是不斷改善產品,升級用戶體驗。
“以視頻剪輯為例,傳統的模式是用戶一次性付費購買軟件編輯視頻,而現在我們希望提供素材管理、視頻發布和跟蹤等前端后端的服務,用戶不是一次性的購買,而是持續性的使用,這是我們正在干的事。”
“尤其是在未來5G高速時代,軟件的運行不需要發生在本地而是在雲端,軟件形態發生變化,付費方式也會發生相應變化,這是大勢所趨。”吳太兵說,對公司來講,過去每個用戶都需要重新獲取,而未來是每個用戶可能持續消費,這樣的變化也會大幅度降低營銷費用。
更關注持續健康發展 優質企業回A競爭是好事
自上市以來,萬興科技備受投資者關注。對此,吳太兵表示,所有偉大的公司,大家都不會記得他們開局情況如何,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更重要。
証監會近日發布的存托憑証發行與交易制度,讓BATJ等互聯網巨頭有望借CDR制度回歸A股,這也讓股民擔憂“獨角獸”回歸A股后會有資金分流效應。
對此,吳太兵坦承,市場總是青睞於有未來有前途有希望的公司,獨角獸企業登陸A股后確實有可能淘汰掉一些產品缺乏創新力、發展后勁不足、一潭死水的公司,這是自然的優勝劣汰。
吳太兵表示,當前A股缺乏的正是這些互聯網標杆企業。未來引進一批、或者本土培養一批優質企業,才能讓股民實實在在分享到中國新經濟的成長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