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關停125家 社區支行尷尬的五周年考

程維妙
2018年05月10日08:11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如果從2013年6月全國首家社區支行開業算起,社區支行已經走過了近五年的歷程,不過,起初的“爆款”在銀行互聯網轉型等沖擊下逐漸沉寂,門庭冷落、網點關停成了現今社區支行比較普遍的現象。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5月8日,年內全國共有125家社區支行終止營業。社區支行正在經歷轉型調整期。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中小銀行而言,社區支行仍然是完善網點布局的重要依托,未來應進一步加強聯動,還可向三四線城市或線上業務開展水平較低的區域布局。

年內關停數達125家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各地銀監局發布的行政許可發現,截至5月8日,年內有125家社區支行終止營業,其中,廣東、湖南兩地關停數量上雙,分別為34家和10家,更不乏像珠海一地單日關停8家的情況。

社區支行數量由做加法變為做減法的轉折始於2017年。尤其是在最后兩個月,社區支行曾出現過一波密集關停,引發市場關注。分地區來看,鋪設較早的北京地區,2017年終止營業的社區支行的數量約70家。

時間再向前推移,自2016年開始,社區支行數量增速便明顯放緩,將銀行近三年年報數據連起來看也能發現這一趨勢。

例如在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興業銀行社區支行數量分別為772家、971家和981家,2017年隻新增了10家,遠低於2016年新增199家的規模。民生銀行2015-2017年末的社區支行數量分別為1576家、1694家和1622家,三年增幅分別為112.11%、7.49%和-4.25%。

即使是仍在營業的社區支行,提前“打烊”的情況也愈發普遍。2015年,有不少社區支行會營業到19時甚至20時,迎合上班族時間以謀求獲客。但在日前的調查中,華夏、中信、光大、民生四家銀行社區支行的員工都介紹,該支行營業結束時間為18時,僅有華夏銀行石景山區一社區支行營業時間至19時。另外一家銀行的社區支行員工還介紹,18時結束營業是夏令時,冬令時結束時間更早,為17時,這與傳統銀行物理網點已無差別。他也坦言,這一時間比2015年有所提前。

這一景象與社區支行最初的火熱形成鮮明對比。2013年6月,興業銀行福州聯邦廣場社區支行開業,成為全國性商業銀行首家正式獲准經營的社區支行。彼時銀行業傳統存貸差盈利模式初遇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的雙面夾擊,社區支行作為銀行物理網點的延伸被寄予厚望。加上2013年底原銀監會出台相關政策,對社區支行行政審批流程進行簡化,多銀行紛紛啟動社區支行戰略。

客流冷清難獲利

關停或縮短營業時間都是為了止損做出的一個選擇。有銀行人士介紹,一個標准型社區支行的初期投入相比一個大中型支行成本,大概只是后者的1/10-1/8,但據粗略測算,一個社區支行從店面租金(平均20萬-50萬元)到人員配備(一般2-4人,每人年薪按10萬元計算),從店面裝修到設備置備(二者總計50萬元左右)等,一年成本至少要100萬元上下。

按照目前2.85%的利差計算,要覆蓋100萬元的成本,需要存款約2.85億元才是不賠的底線,很多社區支行都難以完成這個目標。一位社區支行員工透露,該網點所在的社區較為高檔,但開立四年多的時間尚未有存款超千萬元的客戶,發掘到百萬元存款的客戶也寥寥可數。

雖然也有部分社區支行能實現盈利,但整體看還是虧損居多。獲利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社區支行業務相對單薄導致的客流冷清。在北京商報記者的走訪中,沒有看到任何一家社區支行有排隊現象,接受電話採訪的多家社區支行員工也表示,辦理各項業務基本都不需要預約。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趙卿分析稱,社區支行發展受限,一方面在於定位尷尬,受監管限制,社區支行實行有限牌照經營,不開展現金業務,一般也不開展對公業務,主要是開展一些渠道業務和自助業務,所以與一般支行相比,社區網點盈利能力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也表示,社區支行功能相對單一,服務人員較少,在客戶金融需求綜合化的趨勢下,難以一站式滿足客戶需求,存在服務短板。且部分銀行沒有做好頂層設計和合理規劃,社區支行未納入全行渠道戰略統一考量,未與普通物理網點、線上渠道形成有效聯動,其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近年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快速發展,也對線下業務起到了極大的代替作用。趙卿表示,個人業務線上化趨勢明顯,社區支行主要面向個人客戶,業務量越來越少。

未來應加強聯動

事實上,不只是社區支行,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今年各地銀監局發布的行政許可時發現,終止營業的支行網點數並不少於關停的社區支行數量。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3月中旬發布的《2017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顯示,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44億筆,同比增長46.33%﹔離櫃交易金額達2010.67萬億元,同比增長32.06%﹔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已達87.58%。

社區支行轉型已是大勢所趨。董希淼認為,對於中小銀行而言,社區支行仍然是完善網點布局、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小微大眾的重要依托,重點是要做好頂層設計、合理規劃,讓社區支行、小微支行成為渠道戰略的毛細血管,與普通網點、線上渠道形成有機聯動,提高輻射能力和服務張力。

“未來銀行網點不應該只是一個點,而應該是一張網。”董希淼進一步指出,社區支行主要負責人對社區支行發展至關重要,應加快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力度。此外,未來社區支行規劃和設立應處理好輕型化、智能化、場景化三者的關系,三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社區支行的設立隻求低成本的輕型化,但是沒有跟客戶需求的場景聯系起來,成本再低也是不容易盈利的。有些銀行社區支行隻講智能化,投入成本很高,偏離了輕型化的要求。部分社區支行未體現社區的特色和優勢,未融入社區小微企業和個人的場景。這些都是未來社區支行網點布局需要注意的。

趙卿則指出,對於社區支行未來發展,地域布局上可向三四線城市或線上業務開展水平較低的區域轉移,突出社區支行網點輕型化、智能化的優勢,形成互補。

從各地銀監局披露的數據來看,北京、深圳等地今年以來關停社區支行的數量都明顯多於設立或開業的社區支行數,北京地區沒有新設立或開業的社區支行,深圳有4家,但遠少於終止營業的19家,除深圳外的廣東其他地區也沒有新開的社區支行。與之相反的是,福建、內蒙古等地社區支行關停數為零,新設立或開業的社區支行則在5-10家。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