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金融對外開放時間表確定 外資基金從私募走向公募

2018年04月23日08:27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中國資本市場多層次對外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在基金領域,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1家外資機構登記成為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証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並備案8隻產品。

不過,對於外資資產管理機構而言,其更為看中的是在華獨資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發行公募產品。而就在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要大幅度放開金融業對外開放,其中包括“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等措施,3年以后,股比不再設限。

近日,基金業協會官網挂出“2018年度基金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公告 (第4號)(英文專場)”通知,稱為滿足行業發展和人才引進的需要,基金業協會推出英文語種的基金從業資格預約式考試,首場考試將於5月4日進行。

外資私募“跑步”入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已有不少外資私募機構“跑步”入場。數據顯示,自首家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管理人——富達利泰投資於去年1月獲批,已陸續有多家外資私募機構完成登記。目前已有11家外資機構登記成為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証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並備案8隻產品,產品類型涉及固定收益型、股票型及期貨及其他衍生品類,首次備案總規模約2.8億元人民幣。

這些外資私募中不乏國際知名機構,比如貝萊德、富達、瑞銀、施羅德、安本標准投資、景順等,他們的資產管理規模在全球名列前茅﹔此外,也有路博邁、富敦、英仕曼、惠理、安中等資產管理服務提供商。

華南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這些機構在海外擁有成熟的資產管理經驗和投資經驗,雖然目前市場份額並不大,但他們入華將產生“鯰魚效應”,“對於我們本土私募基金的資產管理能力也是一個挑戰,可以激勵我們不斷完善自我”。

基金業協會則於此前表示,下一階段,基金業協會歡迎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來協會進行登記,協會將按照現有流程和要求進行登記備案。隨著已登記機構的示范效應和外資機構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的信心,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登記為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証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本市場多層次對外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

近日,基金業協會官網挂出“2018年度基金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公告 (第4號)(英文專場)”通知,稱為滿足行業發展和人才引進的需要,基金業協會推出英文語種的基金從業資格預約式考試,首場考試將於5月4日進行。

A股投資風格或受影響

不過,對於全球資管巨頭而言,在華拿到私募管理人牌照、發行私募基金產品僅是“小試牛刀”,其更為看中的是在華獨資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發行公募產品。畢竟中國公募基金市場的“蛋糕”將越來越大,摩根斯坦利與Oliver Wyman(奧緯咨詢)聯合發布的白皮書指出,2025年中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將至7.5萬億美元,約為47.1萬億人民幣,約為當前規模的4倍。此前,資管巨頭貝萊德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就對在華獨立運營公募基金業務表現出了極大興趣。4月9日,其在致股東的信中表示:“獲公募基金牌照之后,貝萊德就能在中國銷售公募產品。這對於增加貝萊德在中國的存在感非常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願望或許很快就能實現。在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宣布了眾多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磅消息,其中包括將証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以后不再設限。

事實上,目前外資控股公募基金已有先例。2016年,恆生前海基金成立,成為首家外資控股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薛掌櫃基金組合研究院研究顧問劉振向南方日報記者表示,隨著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被外資控股,由此將影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研究風格的轉變。“例如,海外成熟的資產管理公司更熱衷於中長線的價值投資,同時更傾向於投資大盤藍籌股,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A股的投資風格。”

將帶來海外投研體系

外資控股或獨資的公募基金大部隊“入場”后,是否將對本土公募基金造成競爭壓力呢?對此,劉振認為暫時不必過於擔憂。“首先,國內外的投資環境有所不同,在國內當前的市場機制下,政策及監管對市場的影響較大,而國內的機構投資者經歷了多年的國內投資實戰經驗。”劉振還認為,國內公募基金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品牌效應,許多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具備較強的粉絲效應。

一家本土公募基金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外商獨資公募在中國開展業務,將帶來成熟的資產管理模式、投資理念、投資策略和合規風控做法,不斷推動本土同行從競爭中學習發展。劉振也表示,整體來看,近期公布的金融行業對外開放政策有利於進一步優化國內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帶來增量資金入市的同時也將帶來海外成熟的投資研究體系。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