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資管新規發布在即 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怎麼買

吉雪嬌
2018年04月03日08:25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小字號

  “資管新規要求打破剛兌,隨著未來風險溢價上升,無風險產品收益率可能會由現在的4%-5%,降到4%以下。”3月30日,由大連銀行和《金融時報》共同主辦的2018中國金融改革發展新機遇論壇中,交通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梁冰預測。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此次論壇中,資管新規對於銀行理財市場的影響也成為金融機構高管們探討的熱點之一。

  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銀行理財市場將會產生哪些變化?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面對愈來愈“復雜”的銀行理財產品,又該如何應對?本期,《金融投資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變化1

  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提速

  投資建議:定期關注資產配置和淨值變化情況

  “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淨值化管理,淨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按照公允價值原則確定淨值的具體規則另行制定。”基於上述資管新規對淨值化轉型的硬性規定,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銀行理財淨值化轉型將會提速,且未來被迫轉型為淨值型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可能超過九成。

  考慮到投資者的接受度問題,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認為,2018年各類型銀行機構可能會推出不同形式的淨值型理財產品,以引導投資者逐步接受淨值型。

  事實上,由於銀行系淨值型產品仍將保留銀行類理財產品風險偏低、收益相對穩定、流動性選擇多樣化的特點,被認為足夠滿足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從投資者角度來看,由於未來開放式淨值型產品將成為主流,及早接觸該類產品有助於投資者提升理財意識。與預期收益產品不同,淨值型產品能幫助投資者更清晰了解產品資產變化情況和風險狀態。”魏驥遙表示。

  面對淨值化理財的發展趨勢,魏驥遙指出,投資者在選擇淨值型產品時應注意三點,首先,投資者應挑選具有較好投資管理能力的銀行發行和管理的產品,除國有行外,理財業務發展程度較高的城市商業銀行由於產品收益管理能力較強且收益水平高,通常較受投資者歡迎。其次,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流動性管理需求,選擇風險等級和產品周期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需求的產品,切勿被一時的高收益蒙蔽。最后,在購買淨值型產品后,投資者應定期關注產品的資產配置和淨值變化情況,最大化收益的同時防范潛在投資風險。

  變化2

  結構化存款或替代保本理財

  投資建議:關注相關產品過往業績表現

  由於資管新規明確指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在此情況下,保本型理財可能會逐漸退出市場。

  但從當前市場需求與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的理解程度來看,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的屬性仍然是投資者最為看重的領域。這也意味著,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本性質產品的需求仍將較為旺盛。在分析人士看來,市場仍有需求的前提下,存款至資管之間的空白區域必然需要新類型產品進行填補,結構化存款等具有替代性質的產品或將興起。“結構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將投資收益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挂鉤的具有一定風險的金融產品,目的在於使存款人在本金得到保証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據普益標准研究員陳新春介紹,“結構性存款本質上還是存款,但相比於普通存款,結構性存款的最大特征在於其利息與挂鉤標的物的收益表現相關,因而其利息是浮動的,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總體而言,結構性存款風險較低,通常在銀行內部風險評級為一級或二級,整體風險低於非保本類理財產品。”陳新春指出,不過由於結構性存款收益為一個區間范圍,因此建議投資者在購買此類產品時需關注嵌套衍生品的結構以及相關產品過往的業績表現,進而判斷產品收益所落位置是否符合投資者期望。

  變化3

  預期收益型產品期限或明顯增長

  投資建議:“非標”資產仍是理財產品重要配置方向

  普益標准研報認為,隨著“剛性兌付”機制逐漸被打破,2018年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水平。

  另一方面,資管新規明確,“為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隨著監管對於期限錯配風險管理的日益提升,預期收益型產品的期限也被認為將明顯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據統計,2017年,無論是封閉式、開放式還是結構化產品,投資期限為1-3個月的期限類型發行量均最多,隨著期限的增長,發行量均不斷減少,反映出市場對於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的一致偏好。

  在當前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流動性愈加看重的時候,流動性較差的理財產品顯然不符合投資者的需求。但從目前銀行資產配置的比例看,上述普益標准研報認為,“非標”資產配置仍然是理財產品的重要配置方向,在此情況下如何增強產品流動性成為了銀行關注的重點,此前不溫不火的理財產品轉讓(行內)有可能重新受到銀行的重視。“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在2018中國金融改革發展新機遇論壇中,普益標准總經理、資本市場首席研究員孫從海指出,未來投資者應該根據各自風險偏好進行投資選擇,明確風險和收益匹配。大連銀行副行長張芳則指出,未來投資者要做一些區分,自身投研能力比較強,可以自己做一些直接投資,如果投研能力不足,可以委托給專業銀行機構,做銀行投資管理。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