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原油期貨再推人民幣國際化

2018年04月02日08: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英國《金融時報》3月25日報道,中國於26日啟動期待已久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這個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尋求擴大對銷往亞洲的桶裝油定價的影響力。在確立實際原油主要買家的地位后,中國當前的雄心是要在原油期貨市場發揮同樣重要的影響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6日報道,中國推出其有史以來的首個原油期貨合約,這個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尋求更大的定價權,並挑戰美國和歐洲的原油價格基准。

  法新社3月26日報道,期貨合約可讓投資者對沖實際油價的影響,人民幣計價期貨合約或許可讓中國對本國主要消費的原油品種的價格行使更大的控制權。此外,這也是中國為提升人民幣國際形象所採取的最新舉措。

 

  受訪專家: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 易憲容

 

  原油期貨3月26日正式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外國投資者將首次有機會購買中國大宗商品期貨。原油期貨實現以人民幣進行計價,將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其實,早在1993年中國就推出過原油期貨合約,但幾經波折,最終被迫關閉。問題的主要症結在於,彼時我國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原油需求量有限、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開放程度低、相關法律法規以及監管體系不夠健全,原油期貨市場出現了盲目發展勢頭。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這之后,我們對整個國際市場做了充分的研究,積累和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立足當下,著手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市場規則和市場框架。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6.1億噸,進口量4.2億噸,對外依存度近70%,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在政策、流通和硬件方面的條件都漸趨成熟的背景下,原油期貨此時上線更具有重要意義。

  其一,它為原油貿易提供了規避風險的工具。亞太地區的原油消費量和進口量大,但在該地區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期貨市場。隨著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中國對進口原油依賴度持續上升,推動石油的人民幣結算、計價、交易,對石油出口國來講,有利於規避匯率風險。

  其二,中國希望能夠參與定價機制並起到一定主導作用。盡可能擺脫以美元為主的國際標准合約的價格控制,讓價格盡可能准確地反映中國煉油廠加工的原油。

  其三,這項舉措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和渠道。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在採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同時,外幣還可以作為保証金使用,這將會進一步擴大上海原油期貨的影響,進而推動本國原油期貨市場更加開放、完善,人民幣的開放度也就越來越高。

  千呼萬喚始出來,原油期貨可以說是我國金融市場改革和發展的一座裡程碑。不過短時間內,我們不能太高估計它能帶來的收益和效果。

  世界原油期貨市場經過近40年的發展,交易量一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已成為國際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來看,要想撬動世界現有主流原油期貨交易市場,如紐約商業交易所、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迪拜商品交易所的地位,仍需時間和努力。

  現如今,美國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費國,以美元為主導的貨幣體系存在多年,要想在短時間內改變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計價功能還為時過早。

  雖然在籌劃過程中借鑒和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在我國畢竟屬於新生事物,在運行過程中是否會出現未知的問題,以及如何化解這些問題,都將考驗管理者的智慧。

  我們不要太過心急,現階段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點點把配套設施完善、市場化程度提高、人民幣開放程度提高,等這些都發展起來以后,人民幣對石油期貨的計價比自然會逐漸增加,到那時候中國的石油國際話語權也就會越來越大。

  (王 希採訪整理)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