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理財市場生變 銀行多方式應對“資管新規”

成立資管子公司 產品轉向淨值型

向家瑩
2018年03月30日08:26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備受市場關注的《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28日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深改委)審議通過。本周恰逢中資上市銀行年報密集披露期,談及資管新規落地對於上市銀行業績的影響,多家銀行行長表示,資管新規總體而言對自身業務沖擊不大。成立子公司,轉向淨值類產品將成為銀行應對的主要方式。

  深改委會議指出,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要立足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堅持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統一監管標准,實行公平的市場准入和監管,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范發展。

  去年11月,央行協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意見征求稿)》,圍繞推動大資管行業回歸“代客理財”本源,打破剛性兌付,避免資管業務淪為變相的信貸業務,減少影子銀行風險等方面進行規范,公開征求意見。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熊啟躍表示,資管新規對銀行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銀行表內理財產品可能消失,表外理財剛性兌付被打破。“根據資管新規的要求,大行和商業銀行想繼續做大資管業務,必須進行機構改革,成立子公司。”

  Wind統計數據顯示,多家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已較2016年有所減少,其中光大銀行同比下降達18.38%,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分別下降8.47%和7.98%。根據多家銀行行長在業績發布會現場的表態,成立資管子公司、轉型淨值型產品是各銀行應對資管新規的主要方式。

  招商銀行副行長、董秘王良稱,成立資管子公司有利於理財業務專業化、標准化、長期化、淨值化、規范化運營。

  實際上,2015年起,光大、浦發、中信等多家銀行就陸續發布相關方案,但至今未能獲批。對此,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回應招商銀行擬設立資管子公司時表示,“我們鼓勵更多的主體來參與市場,主體多元化也有利於提高競爭、提高效率,但是可能要有一定的程序。”

  數據顯示,2017年工行理財產品余額達到3萬億,同比增長11.4%,存量規模和增量均位於同業前列。對於強監管的延續以及資管新規的出台,工行行長谷澍表示,資金來源端,工行已經在打造淨值型的產品體系,逐步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實現產品淨值化。同時,投資端也在不斷地做好非標轉標的研究。

  中信銀行行長孫德順指出,“我堅信,資管業務在中國屬於初期發展階段,隻不過目前應該建章建制。”

  中國信達總裁助理梁強稱,“隨著資管新規實施,相關業務的規范會給信達帶來一些機會,比如非標資產清理等,但我們始終堅持按照規范的方式去做。”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