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被爆炒的保險中介牌照:參與非法集資等亂象仍不絕於耳

許晨輝
2018年02月28日08:23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近年來,保險就像一塊大蛋糕,資本爭食者接連不斷。隨著監管不斷趨嚴,摘得牌照的門檻越來越高,各行業大佬開始轉道爭搶保險中介牌照,通過銷售保險來分享行業紅利。繼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拿下這一牌照后,近期外賣龍頭美團、車企龍頭吉利也通過中介牌照跨入保險行業的大門。

寡頭扎堆

近日,保監會接連批復重慶金誠互諾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易保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和江西濟民可信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三家保險中介受到市場關注,而以上前兩家保險中介背后關聯股東正是美團公司和吉利控股,另外一家則具有醫藥背景。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工商信息系統資料發現,易保保險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金誠互諾保險的股東為天津三快科技100%持股,天津三快科技的100%持股股東正是美團公司。

事實上,行業龍頭爭奪保險中介牌照並非個例。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保監會批復了包括保險代理、保險經紀和保險公估在內的35張保險中介牌照,其中不乏各行業龍頭企業,涉及汽車、資管、互聯網金融、文化、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在保險經紀領域,如汽車行業有北汽集團旗下設立北京安鵬保險經紀,中車集團旗下設立中車匯融保險經紀﹔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旗下設立國新匯通保險經紀﹔支付龍頭拉卡拉設立有北京大樹保險經紀。

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巨頭螞蟻、騰訊、百度進軍保險中介領域如願以償,去年9月,由騰訊控股持股57.8%的微民保險代理獲批設立,10月百度通過旗下控股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浙江螞蟻小微金服旗下的杭州保進保險代理也獲批。盡管京東申請財險公司尚無進展,但保險電商平台慧擇網在2016年融資中,在資本隊伍中出現了京東的身影。BAT+J(京東)聚齊,在保險中介領域引起軒然大波,市場普遍認為,BATJ將襲卷整個互聯網保險市場。

如此來看,在保險牌照熱潮過后,各路資本繞道進軍保險中介開起了又一場盛宴。

產業鏈關鍵一環

互聯網公司積極參與保險業務,很大程度上在於將龐大的后台數據進行再開發。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微保在上線的同時推出該平台的首款健康險——微醫保·醫療險。據了解,與“比價大賣場”式的互聯網保險平台不同,微保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精准匹配用戶需求、簡化條款、加大保障范圍、增強理賠跟進服務。在推出健康險后,微保賣車險的消息又甚囂塵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分析稱:“互聯網巨頭積聚了大量的流量資源,擁有保險中介牌照有助於對已有資源再開發。實現增量服務與已有服務的融合,滿足基於自身場景下的保險需求。通過保險中介,對接消費場景中客戶的需求與保險公司的產品供給,從而有助於增加有效保險供給,使潛在的保險需求得到挖掘,可以進一步活躍保險市場。”

在車險市場,還有眾多的車企已躋身其中,依托於自身的優勢銷售保險已經成為車企設立保險中介的原動力。朱俊生認為,“很多汽車廠商都有保險代理牌照,主要出發點是可以代理相關的車險業務,與主營業務形成互補。另外,保險公司牌照很難獲取,特別是當前的嚴監管態勢下尤其如此。中介牌照的門檻則低很多,這也是汽車廠商切入中介市場的一大原因”。

事實上,汽車企業兼業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在促進保險業務增長、擴大保險覆蓋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保監會對於汽車企業兼業經營保險代理業務是支持的態度。2012年9月,保監會就下發通知表態支持車企代理保險業務專業化經營,鼓勵和支持車企出資設立保險中介公司,或者與已經設立的公司合作統籌開展車險業務。一位保險專家分析稱,車企兼業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在前幾年管理混亂、專業能力低下、侵害消費者權益等違法違規問題日漸突出,粗放的兼業代理經營模式不適應保險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要求,迫切需要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

金融布局雄心畢現

各行業巨頭拿下保險中介牌照,將在很大程度上實現金融版圖的完善,與自身傳統業務聯動,打通產業上下游。

從目前來看,剛剛獲得保險中介資質的美團,正在悄然布局金融,已經手握“銀行+第三方支付+小貸+保險”四塊牌照。具體來看,2016年9月,美團金融正式宣布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企業錢袋寶,布局第三方支付。同年12月16日,吉林億聯銀行獲得批復,其中,美團點評的關聯公司吉林三快科技有限公司認購28.5%的股份。

與此同時,証通股份也在走綜合金融路線,其股東方來自証券機構、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服務機構,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已獲第三方支付、基金銷售、融資租賃等多項核心業務資質,積極布局“支付結算、征信認証、財富管理、綜合金融、IT輸出”五大板塊,加上去年獲批北京証通保險代理牌照。証通股份就表示:“將打造綜合服務生態圈,並穩步提升金融科技核心實力。”

BAT在金融領域已人盡皆知。而作為中國交易規模第二大的收單企業拉卡拉,也在力爭反哺主業。據了解,大樹保險經紀的業務系統立足於“互聯網+保險經紀”的商業模式,融合了門戶網站、核心業務系統、監管報表管理、賠案管理、在線咨詢等多方面的需要,面向互聯網用戶、手機移動端用戶、拉卡拉智能POS機商戶以及公司內部工作人員開發的一體化電子業務系統。

朱俊生認為,互聯網巨頭開展保險業務主要應致力於創新,對互聯網、大數據等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定制個性化的產品,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但保險的文化與互聯網企業的文化之間如何有效融合,需要秉持和堅守保險經營的基本規律。如何利用股東在主營業務上的優勢,將保險整合融入到對客戶的綜合服務中成為整合全金融牌照的關鍵之一。

渠道的AB面

事實上,目前保險中介主體並不少,且亂象頻頻被曝光。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為2527家。隨著主體的不斷增多,通過虛構保險中介業務、虛列費用等方式套取資金,參與非法集資等亂象仍然不絕於耳。

在2月初召開的2018年全國保險中介監管工作會議上,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指出:“要在連續多年的中介市場清理整頓基礎上,瞄准亂象、重拳出擊、標本兼治,畫實監管紅線,做到嚴查重處。繼續加大整治違法違規經營、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市場痼疾力度,繼續推進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業務合規性檢查,深入開展保險公估機構業務備案合規性檢查、保險中介互聯網業務檢查以及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執業登記管理規范性檢查,各保監局也要針對轄區實際組織開展針對性檢查。”

在保險行業嚴監管背景下,保監系統也加大了對保險中介的處罰力度。據媒體統計,僅今年1月,就有31家保險中介機構合計收到38張罰單。保險中介機構違規的原因比較多樣化,主要有編制虛假資料、財務數據不真實、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員、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未按規定報告分支機構設立事項、未按規定管理業務檔案、超出核准的業務范圍從事業務活動等問題。

2月9日,保監會發布的一項保險中介新規,強化對股東的審查,實現從“主要管機構”到“重點管業務”的轉變,進一步加強對股東資質的審查和分類監管。也就是說,對股東出資來源、注冊資本托管、法人治理和內控、信息系統等提出明確要求,規范了經紀機構高管人員任職要求,並完善了市場退出制度。監管部門對保險中介機構的要求,正在逐步向保險公司看齊。

“爭得保險中介牌照,只是各大行業龍頭涉獵保險業務的第一步,股東在服務主業、強化金融版圖布局的同時,更應當合規銷售。”上述保險專家表示。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