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信托違約掀小高潮 打破剛兌再受熱議

程維妙
2018年02月14日08:25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2018年開年,對信托業來說並不平靜,不隻有監管層接連下發的新規,信托公司違約也頻頻爆出。據不完全統計,年初至今已有至少6家公司的項目出現兌付危機,雖然危機背后原因不一,信托公司在項目中的責任也有待厘清,還有的項目在短暫逾期后已完成兌付。不過,密集爆發的違約事件仍給業內敲響警鐘,剛兌問題也再次受到熱議。

  至少6家公司傳出兌付危機

  被傳出踩到違約地雷或陷入兌付危機的公司數量已達到至少6家,最近一起發生在中信信托身上。2月6日有消息稱,“中信·海航地產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二期”信托貸款本金以及信托收益或無法按期兌付,當晚海航方面予以否認,但2月7日又有知情人士透露違約可能性較高。

  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中信信托,對方不予置評。另有信托業內人士稱,若產品違約,信托公司一般將嚴格按法律和合同約定,追究其違約責任,並採取司法追究等方式維護投資人權利。

  這只是近期曝出的信托違約事件中的一例。2018年以來,先后有中融信托雲南國資項目,中江信托浙江同城項目,山西信托“信實55號”、“信達3號”,湖南信托神鷹123資管計劃,以及英大信托融御信托計劃曝出違約。其中,中融信托和中江信托的相關項目在短暫逾期后已完成兌付。

  與前期盡調不到位有關

  一連串的兌付風波還是引發了業界高度關注。談及危機背后的原因,一位信托業分析師表示,其一,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相關,現在強調的是追求高質量的發展,導致房地產和產能過剩,行業風險增大,蘊含的信用風險加大﹔其二,跟監管趨嚴高度相關,最近出台不少監管政策,如55號文強調,信托資金不得違規投向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股票市場﹔使得融資方獲取資本的成本提升,一定程度影響資金的流動性。

  “其三,跟部分信托公司的前期盡職調查不到位也有一定關系。”該人士說道,所以信托公司要加強主動管理業務的開展,加強前期盡職調查力度,嚴格把控風險,及時跟蹤項目的最新進展。

  北方某信托公司研究員也表示,在嚴監管的背景下,融資需求正從表外回流表內,尤其是在非標業務被進一步壓縮的情況下,融資需求的供求失衡將進一步加大。而融資缺口增大,或令部分企業的資金缺口無法得到有效滿足,致使流動性風險上升。該研究員測算,2018年信托到期清算量大約在5.6萬億元,同比增長22%,提升了近7個百分點。如果按照現有証券投資信托規模佔比為12%估算,其他信托業務方面整體需要到期償還的債務量約4.9萬億元,基本與債券市場的到期量相當。無論從債券市場還是從信托融資渠道看,2018年都是債務到期壓力較大的年份,而且融資方資質並不高,可能存在違約風險上升的可能。

  打破剛兌再受熱議

  面對這一規模的到期清算量,剛兌問題也再次受到熱議。對於信托業乃至我國整個資管行業,打破剛兌都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資管業務本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金融服務,但在我國長期存在剛性兌付現象,違背了市場經濟規律,也加劇了道德風險。2017年11月,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新規,首次完整明確剛兌的定義和對剛兌的處罰,被業內視為打破剛兌進入實質性階段。

  打破剛兌有助於行業健康發展,但目前剛兌已經成為國內市場的一個信用基礎,機構可能在打破剛兌后,陷入存活難度上升的困境。短期內最大的難題就在於,誰來做第一個觸發者?一位信托公司運營管理總部總經理近日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目前的環境下,如果信托公司出了一個風險項目,聲譽將受損,可能后續新的業務或者管理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是受限。“因此在初期,各家都會盡力化解這些事情和風險,提前預警、提前化解風險,盡量滿足投資者對本金的需要。”

  還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或許隻有業內龍頭企業能抗住打破剛兌后的一系列沖擊,比如后續業務開展遇阻、客戶流失等。聯訊証券分析師李奇霖和鐘林楠進一步指出,剛兌被打破后,其所遭受的影響不僅在於自身產品吸引力下滑,渠道銷售難度進一步加大,更在於上游銀行理財將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作為信托資金的重要來源之一,剛兌被打破后,縮量轉型在所難免,但轉向何方、如何轉、還有多少資金能給信托,做銀信合作等疑問將給后剛兌時代信托資金募集蒙上一層陰影。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