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支付機構備付金提額本月開啟 3個月內月均多繳500億

2018年02月12日08:55 | 來源:証券時報網
小字號
原標題:支付機構備付金提額本月開啟 3個月內月均多繳500億

  994.90億元,這是支付機構去年末上繳至中國人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存款規模。

  不過,繳存不足千億的境況將很快被打破——按照央行去年末祭出的大招,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繳存比例由去年4月延續至今年1月的20%檔位,之后將分三次逐月提高至50%檔位。

  提額進程將在2月正式開啟,提額比例為客戶備付金總規模的10%。也即,若將994.9億視作20%的客戶備付金,那麼為達到50%的繳存比例,支付機構要在目前近千億的基礎上,再追繳近1500億的客戶備付金,平均每月多繳500億。

  上繳的蛋糕越來越大

  細分到月均數據來看,支付機構上繳的客戶備付金規模可以說是按季度提升的:去年二季度末,客戶備付金存款為840.77億元﹔跨入當年三季度,追加了約60億元,去年7~9月浮動區間為901.29億~901.4億元﹔去年四季度,較三季度末余額追加近94億元,當季繳存的余額浮動區間為994.90億元~995.07億元。

  不過,這期間的增量,實際上與央行的一系列新規並無關系。它隻能體現當下時點,整個支付體系預收客戶的待付貨幣資金規模,在自然變動。

  而從今年2月開始,央行在去年末作出的上調支付機構備付金繳存比例的決定,將正式落地顯效。央行設定的步調是,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繳存分步逐漸提高,並著重強調“穩妥”的總基調。具體而言,2018年1月仍執行集中繳存比例20%,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至4月集中繳存比例將調整到50%左右。

  目前,1月末支付機構上繳的客戶備付金規模尚不得知,但參照歷史規律,這一數字大概率會比去年末更大。所以,合理保守測算,2月末支付機構將至少要追繳近500億元,且之后的3月、4月也將分別追繳500億元。

  直至4月,集中繳存比例將被調整到50%左右,彼時上繳的客戶備付金存款總額,將大幅提升至2500億元左右。

  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負責人曾表示,分批次上調至50%已充分考慮了春節前現金投放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同時,央行也將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對沖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繳存比例調整的影響。

  遷移進程緩慢

  將躺著即可賺錢的客戶備付金上繳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不少支付機構的遷徙動力其實不強。

  “央行從去年上半年就多次提出非銀支付機構要集中存管,但其實支付機構的遷移動力還是不強,遷徙進程很緩慢。我知道的幾個大的第三方支付,沒有滿格按20%交,最多交了10來個點。不過從這個月開始是動真格的了,以后足額上繳全部備付金,我都不奇怪。”滬上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高管告訴証券時報記者。

  至於上述人士所述的“遷移進程緩慢”,他總結的原因系客戶備付金的利息收益,是大部分支付機構舍不得放棄的蛋糕。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和銀行結算的利息收益是按照日均資金沉澱量,根據協議存款的方式計算的。也即,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沉澱量越高,銀行給予的利息就越高。目前,銀行給予的利息利率在年化3%左右,高的可達到4%以上。

  據記者了解,除支付寶、財付通外,二線支付機構備付金的日均沉澱量達30億-50億,進一步計算可得,一家二線支付機構一年在銀行獲得備付金利息達到1億以上。

  而“躺著賺利差”催生一個畸狀——支付機構開拓新支付場景的動力不強,更有甚者為了提高備付金的收益,違規挪用備付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參與過橋貸款,甚至投資高風險証券類項目等,這也是央行加強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監管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正在從源頭收緊非銀支付機構入場資格。央行近日公布的第五批非銀行支付機構續展結果顯示,有4家支付機構未獲續展。至此,經過五批支付牌照續展后,市場上共有支付牌照243張。(劉筱攸)

(責編:朱江、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