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觸底反彈 創業板修復行情能走多遠

吳瞬 姜沁詩
2018年02月09日08:26 | 來源:中國証券報
小字號
原標題:觸底反彈 創業板修復行情能走多遠

  反彈持續性待觀察

  創業板行情今非昔比

  2017年中小創持續走低,在近期市場調整中,創業板同樣難以獨善其身。從1月29日到2月7日的8個交易日,創業板指數大幅下挫11.03%。上述8個交易日,在去除2018年上市的新股后,全部710隻創業板股票中,有653隻出現下跌,佔比91.97%,其中跌幅超過20%的有230隻。

  截至2018年2月7日收盤,在2015年6月5日創業板指數創新高時的462隻個股中,僅有36隻股票超過當時股價,絕大多數個股依然未走出低谷,更有298隻個股股價“縮水”50%以上。

  “近兩年,創業板之所以一直處於下跌通道中,主要原因就在於缺乏穩定的業績支撐。近兩年尤其是2017年,市場風格出現較大切換,資金更重視實實在在的業績,而不是概念。”深圳一位私募人士指出,在經歷了兩年多時間下跌后,部分市場機構寄望創業板反彈,但能否如願還需更多時間觀察,不過他個人認為創業板2018年的機會並不大。

  事實上,從2月8日的市場表現來看,創業板出現觸底后的強勢反彈,當天創業板指數大漲1.55%,中小板指數大漲2.2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証50繼2月7日大跌2.82%之后,8日繼續大跌2.76%。

  從上述數據來看,創業板似乎已在反彈路上,但持續性仍然有待觀察。一位基金經理表示,現在還在堅守成長的基金經理,應該“都擁有無比強大的內心”。今年創業板的表現讓很多長期持有人受到煎熬,而現在的反彈能否帶來新期待依然存疑。

  創業板行情今非昔比

  從2013年至2015年,創業板走出一波大牛市。招商証券統計,創業板指數從2013年初到2015年6月,漲幅達473%,個股平均漲幅535%。招商証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用“前所未有的波瀾壯闊”來形容這一輪行情。

  據張夏分析,從宏觀環境來看,2013年至2015年,經濟增速整體持續下行,由於經濟數據下行使得流動性的放鬆以及對政策、改革的預期提升,帶來市場風險偏好提升。2013年至2015年低通脹環境有利於股票、債券市場。同時,流動性從定向寬鬆到全面寬鬆,徹底改變了流動性狀況以及寬鬆預期。企業盈利方面,2013年是創業板業績拐點之年,基本面周期上行也是驅動創業板上漲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不管是從監管、企業並購、產業政策甚至是底層技術等方面都共同發力,推動了中小市值公司股價的上漲。

  更為關鍵的是,公募基金成為2013年至2015年推動創業板行情的主力軍。博時創業成長基金經理韓茂華回憶,“之前買過一隻創業板股票,在2013年底看重並持有,從2013年至2016年四年間,該公司主營收入增長10倍,利潤增長15倍,市值也增長10倍。我當時看好這家公司的增長前景,也看好這家公司管理層的執行力、管理能力,后來其並購做得也很成功。這家公司每年年報幾乎都能超預期增長,而這種真成長公司目前很稀有。”

  但自創業板指數於2015年6月創下4037.96點的高位后,僅在當年末出現一波小幅反彈行情,此后便一直處於震蕩向下的趨勢。尤其在2017年,大小盤上演冰火兩重天。

  光大証券分析,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一是經濟下行預期持續存在,導致市場風格“以大為美”﹔二是上市公司殼價值下降,並購重組監管趨嚴及業績不及預期,導致創業板業績增速持續下滑。與此同時,一方面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和環保限產下的供給收縮,另一方面受益於需求韌性較強以及行業集中度的提升,主板業績增速在PPI大幅上漲帶動下出現明顯回升。自2016年二季度開始,創業板與主板的業績增速之差持續回落﹔三是機構持倉不斷下滑。直至2017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對創業板的配置也逐季下行。據安信証券統計,2017年四季度公募主動性基金重倉股對創業板配置比例為10.62%,較前一季度下降3.31%。

  堅守“業績為王”

  對於創業板的投資,很多基金經理感慨萬千。北京一位去年績優的基金經理告訴記者,過去一年藍籌股的強勢表現,讓中小市值公司都遭到冷落,與2014年和2015年熱捧“小而美”公司形成強烈反差,他認為這依然是羊群效應的表現。“但我始終堅信,新興產業成長最終會有溢價,尤其是現在很多個股PE普遍不到20倍。隻要是好公司,一定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市場人士表示,不能單純預期整個創業板板塊的行情,2018年的投資邏輯更多應著眼於公司的業績增長。據國金証券分析,雖然創業板整體的利潤增速大幅下滑,但盲目悲觀不可取,創業板個股間的分化明顯,不能一刀切地否定創業板,成長股需要去偽存真,堅定地選擇有基本面支撐、估值與業績相匹配的成長龍頭股。

  安信策略首席分析師陳果表示,2018年盈利復蘇將傳導至后周期與成長性行業,而商譽減值的影響邊際下降,因此,依然認為2018年創業板指相對應的成分股具備投資價值。他表示,對於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創業板盈利增速能否企穩上升是關鍵,這可能需要留待今年一季報驗証。

  深圳一家PE機構投資人士表示,公司目前在向二級市場擴張,整體投資戰略就是用PE的思維去進行二級市場投資。“2005年到2014年,以仿制、復制和模式創新為特點的創業企業在國內市場大獲成功,造就了2009年到2015年創業板市場的繁榮。但這類企業大多不掌握核心技術,目前正面臨嚴峻的經營業績壓力,亟待轉型和升級。”

  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將來會涌現出一批新的核心資產,其成長性會比較好。在創新、新興的領域中尋找成長股,是其2018年投資主線之一。

  陳果表示,更傾向於從盈利趨勢、成長空間與估值水平等因素去評估創業板個股投資價值。在一些公司年報預告顯著低於預期情況下,創業板指(剔除溫氏)2017年盈利增速依然有20%,這說明仍有很多公司體現出不錯的增長性。由於創業板2018年PE已降至32倍左右,由此認為一些個股估值顯著偏高的問題得到很大緩解,這是投資者當前可以重點關注的。因此,建議淡化所謂短期市場資金情緒偏好與風格切換,重點把握中期確定性,布局真成長個股。

  2月7日,創業板指數盤中一度跌至1571.47點,距2015年6月5日的高點4037.96點已下跌61%。2月8日,創業板指數迎來反彈,上漲1.55%。經歷2017年藍籌白馬行情,部分市場機構寄望於2018年創業板行情能出現反轉或風格切換。市場人士表示,2018年的投資邏輯應著眼於公司的業績增長,重點把握中期確定性,布局“真成長”。□記者 吳瞬 姜沁詩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