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整治“奇葩年報”須用硬手段

2018年02月09日08:23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原標題:整治“奇葩年報”須用硬手段

  據媒體報道,近期,隨著A股上市公司紛紛公布2017年業績預報,一些企業的奇葩虧損理由著實令市場震驚。對此,証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管部門將一查到底。網民指出,對試圖規避公告義務,刻意在公告中攪渾水、放煙霧彈等亂象,應當發現一例處罰一例,不能手軟。

  網民“曹中銘”表示,扇貝說跑就跑,說回來就回來。A股上市公司奇葩事還真多。除了扇貝會跑外,皇台酒業6700萬元的成品酒說沒就沒了,撫順特鋼生冷的鋼鐵居然也“飛走”了。

  網民“風雨瀟瀟”認為,對這些“奇葩公告”,有些投資者可能一笑了之。實際上,這不可避免會傷害到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真實性。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看企業經營狀況,最直接的窗口就是企業發布的公告,而這其中最主要的、信息量最足的便是業績公告。上市公司財務作假或發布“奇葩”業績公告,顯然會誤導投資者的判斷,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網民“有報天天評”指出,ST保千裡之所以害人無數,就因為它在跌前還挂著0.17元的業績,牽扯著新能源車、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軍工等概念,忽然來個“虧損無法預知”,叫隻看財務報表選股的股民們情何以堪。

  “出現這些‘奇葩’虧損理由,很可能是一些公司為虧損找借口,推卸經營者的責任。” 網民“楊德龍”說,從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方面看,監管應該對業績下滑、出現問題的公司更加嚴格,對一些信息披露不完善、財務造假,或是有經營責任的相關負責人,要進行嚴厲處罰,給投資者提供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

  網民“曹中銘”提出,具體到獐子島案例,其存貨盤點主要是進行抽測,並根據抽點的統計來測算整體海域的存貨情況。此時,會計師事務所、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的勤勉盡責就顯得非常重要,監管部門還應從中介機構方面多下功夫。與此同時,對這類企業的上市問題,也應從嚴把關。

  網民“光火”表示,目前監管部門釋放的信號非常明確,就是原來隨意對待信息披露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對試圖規避公告義務,刻意在公告中攪渾水、放煙霧彈等亂象,應當發現一例處罰一例,不能手軟。

  (記者 李奕蕾 整理)

(責編:李楠樺、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