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証50ETF認沽期權全線上漲 A股避險需求大增 期權捉襟見肘

昨天是期權交易員多巴胺分泌幾何級數增長的一天。一大早,滬上一家持有美股資產的私募基金經理王先生就向投資群內的期權“大咖”們求救:“請教大佬,美股這麼大跌,現在買入美股指數認沽期權還來得及嗎?具體怎麼操作?”
繼美國股市領銜“主演”的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后,周二國內股市低開2%。“尋求保護”成了兩日來全球投資者關心的話題。在這幕“火速救援”中,國內股票期權再次“挺身而出”,但專家認為,上証50ETF期權出色表現本身也暴露了國內資本市場“救火機制”尚不完善。
美股折翅下的避險潮
2月5日,道瓊斯指數飛流直下千余點,全球投資者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一項衡量市場恐慌情緒的指標——美股恐慌指數VIX當日大漲115.6%至37.32,創2015年8月份以來收盤新高。
“VIX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往往被看作是領先市場的風向標。一個高VIX的市場往往意味著恐慌情緒的蔓延,故在海外VIX也被稱為恐慌指數。”方正中期期貨金融小組分析師說。
買入認沽期權、做多VIX——國際投資者紛紛拿起對沖工具打響了避險戰。9月的標普500指數2000點的看空期權價格飛漲。曾經被視作刀口舔血的“做多VIX”動作成了穩賺不賠的買賣。
一度在周一表現堅挺的A股,最終也沒有逃過美國股市暴跌的波及,周二滬深主要股指全線走低,上証50ETF跳空下挫,認沽期權大漲。
截至昨日收盤,上証50ETF報3.110,跌幅2.20%,成交金額倍增,達53.85億。作為目前唯一的場內金融期權品種,上証50ETF期權周二成交1545404張,較上一交易日增加49.62%﹔持倉1866912張,較上一交易日增加2.09%。其中,上証50ETF認沽期權全線上漲,3.0,2.9執行價附近的認沽期權大幅上行,單日漲幅在300%以上。
“其主要原因在於,周一外盤股市出現斷崖式暴跌行情,股市風險情緒大幅上升,而對於擁有持倉的機構及個人投資者來說,及時買入認沽期權具有很好的避險作用,因此導致認沽期權大漲。”方正中期期貨股指期貨期權分析師彭博表示。
作為避險工具,上証50ETF衍生品在本次行情中是否實至名歸?
國投安信期貨期權業務部負責人洪國晟分析,目前50ETF的避險工具以50ETF期權和上証50股指期貨為主,假設投資者周一持有30萬份50ETF,價值95.4萬,如果分別運用期權和期貨進行避險操作,前者權利金成本在5700元,后者按照15%保証金算成本在14多萬元。從效果上來看,實際周二50ETF跌0.07,現貨虧損2.1萬元,期權套保盈利12360元,而期貨套保盈利22020元。
誰是真正的獲利者
避險潮下,不乏刀口舔血的投資者,美股投資者聶先生就一手操作了這樣的投資組合:做空VIX期貨,做多期指,一賭美股短線止跌大反彈。
從投資角度來看,彭博分析,在昨日這波50ETF跳空下跌的行情中,兩種策略的期權投資者將是盈利者。一是開盤買入認沽期權。二是構建熊市價差策略,即買入高行權價的認沽期權,同時賣出一個低行權價的認沽期權收取權利金。
“大行情從來不缺故事。這種故事往往是兩種極端。一種是意外的虧損,一種是暴漲的盈利。”北京盈創世紀總裁韓冬對中國証券報記者表示,周二所有認沽期權的合約中漲幅最大的為百分之六百,但這對投資者的輸贏來說其實並不重要。
韓冬解釋,因為在趨勢行情當中,尤其是劇烈的行情波動,虛值期權的暴漲暴跌很少能帶來真正利潤。一是持倉量小流動性差很難成交持倉不會太多。二是實際的價格波動跟手續費相比對手續費更為敏感。
“舉例來看,做一手期權需要五塊錢的手續費,一進一出是十塊錢。一個期權從一塊漲到了十塊,漲幅為百分之九百,表面上好像收益可以翻九倍,但實際上,扣掉手續費后還會虧一塊錢的本金。”韓冬表示,真正的實際漲幅應該是在平值期權附近的合約,流動性好持倉量大,並且價格本身對手續費不敏感。
呼喚缺失的衍生品“保護傘”
由於前期股市持續上行,認沽期權多數連續數月到期歸零,本次外盤突然性暴跌使得短期投資者對於認沽期權的作用開始重視起來。
“不過,目前的問題是,50指數和50ETF走勢整體強於大多數股票,導致利用50ETF認沽期權避險的效果非常有限,並不能覆蓋大多數小票和50ETF之外的股票暴跌的風險。”彭博表示,隻能說目前期權的工具上市得還不夠,在未來風險性因素增多的情況下,應增加個股和股指期權上市的進度,這樣投資者才能有合適的工具使用,更好對沖風險。
“從今天的交易情況來看,期權市場上隻有一個50ETF期權是不夠的。”韓冬建議,應該有更多的指數型期權,如300ETF期權、500ETF期權,或者三大股指期貨的股指期權。
“有更加豐富的指數型期權,才能更好地細致地調整和對沖風險。像周二市場的下跌,隻能用50ETF期權來對沖這一指數的風險。可如果我們持有滬深300指數、500指數的標的,就根本無法對沖。”韓冬說。
“股指期貨的受限也導致其對沖風險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尤其是對於大的金融機構,匱乏的流動性使買賣價差擴大,開倉需要承受較高的沖擊成本,對沖風險的功能受限,對沖風險的作用大打折扣。”韓冬表示。(記者 張利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