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港股資金新年新氣象:“閃購”銀行股 布局四大行

張 歆
2018年01月30日08:24 | 來源:証券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港股資金新年新氣象:“閃購”銀行股 布局四大行

  對於A股銀行近期的估值上漲,來自於互聯互通(即滬股通和深股通)的資金似乎早有預期,甚至是其中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証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新年伊始,港股資金就已經北上布局銀行股,其主要是國有大行﹔而此前的去年12月份,港股資金的主流還是在淨賣出銀行股。

  港股資金態度“急轉彎”

  北上布局銀行股

  如果對比滬股通以及港股通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的數據可以發現,港股北上資金對於A股銀行股的態度可謂“急轉彎”。去年年末,互聯互通市場的南下內地資金更傾向於買入銀行H股,而港股資金則多數選擇了賣出。

  2017年12月份,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中有2隻銀行股,分別是排名第4位的招商銀行,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35.28億元﹔排名第10位的興業銀行,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19.87億元。不過,兩家銀行均處於賣出金額高於買入金額的狀態。此外,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中,平安銀行位列第7位,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29.12億元,買入金額略大於賣出金額。港股通(滬)方面,去年12月份,十大成交活躍股包括排名第2位的工商銀行,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104.81億港元﹔排名第8位的建設銀行,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42.64億港元。兩家銀行的買入額均大於賣出額。

  今年1月份伊始,港股資金的態度就發生了180度轉彎:從賣出為主轉向淨買入,而A股資金對於銀行H股的態度並未大幅改變,仍是頻頻通過淨買入的方式將中資銀行H股推上十大成交活躍股。

  從2018年第一個交易日(1月2日)起,銀行股亮相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的頻次明顯增加,而且買入金額遠高於賣出金額。當日,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分列十大成交活躍股第3位、第4位、第7位。招商銀行買入1.46億元,賣出0.63億元﹔建設銀行買入買入1.56億元,賣出0.5億元﹔工商銀行買入1.15億元,賣出0.65億元。類似的情況在今年1月份已經進行的的19個交易日共出現了11次,在2018年第一周更是連續出現,且淨買入的主要對象是四大國有銀行等大中型銀行。

  港股資金開年就布局銀行股,而且主要布局國有大行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也從側面解釋了本輪A股銀行集體上漲背后的風從何來。

  AH比價依舊懸殊

  估值靠攏只是傳說

  在2015年11月份滬港通通車之前,市場曾普遍預期兩地上市銀行股的AH比價空間將被壓縮,從理論上來講,估值差甚至可能被抹平。

  但是,市場隻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滬港通“通車”后,2013年和2014年長期存在的半數以上、甚至三分之二兩地上市銀行股H股溢價的局面確實被打破,但取而代之的並不是靠攏,而是繼續反向拉大。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月26日,9家兩地上市銀行股A股全面較H股溢價。其中,招商銀行A股溢價率為6.02%,溢價率相對最低﹔其余銀行股中,農業銀行A股較H股溢價率為9.61%,中國銀行溢價率為16.14%,工商銀行溢價率為20.38%,交通銀行溢價率為20.75%,民生銀行溢價率為24.15%,光大銀行溢價率為25.09%,建設銀行溢價率為27.57%,中信銀行溢價率為34.69%。

  市場人士表示,“同股同權的理念在跨市場后,更多的體現為收益權和表決權,而市場波動導致的不同價格並不能保証被化解,如果是長線投資,更看重於股息率等中長線收益指標﹔如果是短期投資,折價率高並不能與賺錢直接劃等號,畢竟兩個市場投資者的游戲規則不同,資金的操作思路也有很大區別。”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