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北京市低收入農戶人均收入首破萬元

李瑤
2018年01月30日08:0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速連續7年快於全市農民。”日前,市人大代表、市農委副書記康森告訴記者,2016年,全市精准識別認定了低收入農戶7.26萬戶,低收入村234個。2017年,通過扶持產業幫扶一批、促進就業幫扶一批、山區搬遷幫扶一批、生態建設幫扶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社會力量幫扶一批的“六個一批”精准幫扶措施,本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698元,首次破萬元,同比增長19.4%,快於全市農民平均水平10.7個百分點。

  這兩天,密雲新王庄村、西白蓮峪村的農民們正忙得火熱,將一車一車的土雞蛋、腌酸菜、木耳發往城裡。帶來訂單的是一個叫“密農人家”的電商平台,從2012年創辦初期不足百萬元的銷售額,到2017年銷售額已達2900多萬元,這個平台帶動了千余戶密雲農戶增收。“一年時間,我們家年收入從1萬元增加到了3萬元,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新王庄村種植木耳的低收入農戶吳連成說。

  新王庄村是本市的低收入村,也是水庫移民村。全村低收入農戶達73戶,佔到全村的二分之一。吳連成家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新王庄村並沒有什麼產業,吳連成靠著自留地裡的幾畝果樹為營生,一年到頭收入不超過1萬元。

  2017年年初,一系列的低收入產業幫扶措施在新王庄村落地。密雲區農業服務中心的專家下村,帶來了一個幫扶項目——栗林木耳種植。“深山栗林下栽種的木耳,不僅接近野生生長環境,能享受微量元素豐富的土壤滋養,又可以受到林蔭庇護。”專家說。與此同時,返鄉青年孔博創辦的“密農人家”電商平台與村民們對接,收來農戶家生產的雞蛋、木耳等優質農產品,打造“優質、新鮮、放心”的品牌形象,因為質量好,訂單絡繹不絕。

  種植有專家指導、銷售有平台,吳連成和其他村民們動了心,加入到“第一個吃螃蟹”的隊伍中,成片的菌棒種在地裡。上堆發菌、散堆排場、起架管理、防治病虫害……在專家的指導下,吳連成們精心地伺候著這片木耳地。去年秋天,木耳豐收了,通過“密農人家”平台,吳連成賣出了985斤木耳,高於市場價格30%,共收入3.25萬元。“沒有幫扶項目、‘密農人家’,我們這些低收入農戶都不敢想,一年能賺這麼多錢!”他說。

  包含新王庄村在內,“密農人家”對接密雲區4個低收入村開展幫扶,全年累計銷售農產品1800噸,實現銷售額2980萬元,帶動460戶農戶增收。

  幫扶增收,京郊各個村庄都有精彩故事。在房山區霞雲嶺鄉上石堡村,村裡利用翻泉溝自然片的20套閑置農宅打造高端民宿,全村71戶低收入戶收入超過了標准線﹔在大興區長子營鎮小黑垡村,林菌種植、殘聯增收基地、平原造林、環境整治等綠色、公益崗位等各類幫扶項目,帶動全村上百個低收入勞動力就業﹔昌平區建立低收入戶“一戶一台賬、一戶一方案”的就業援助檔案,並創新辦法將低收入農戶就業幫扶與創業導師培養有機結合,精准定制就業培訓計劃,提升低收入農戶就業能力。

  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本市將堅持精准幫扶的基本方略,穩步實施“六個一批”精准幫扶措施,深入推動各項幫扶政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進一步夯實低收入農戶增收基礎,確保“十三五”期間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農民平均水平,在本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