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資本市場也要緊扣“高質量” 把好企業留在A股

午 言
2018年01月29日07: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立足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市場也要緊扣“高質量”。把好企業留下來、讓更多好企業上市,是未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一個必然發力方向。讓好企業源源不斷進入,根本還在於A股市場的成熟。這需要市場制度加快完善,同時還要在誠信建設、投資者成熟理性、監管部門和專業機構能力提升等方面再上台階

   

  近日,中國証監會負責人在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調研時表示,把好企業留在國內、讓好企業盡快上市、讓融資者得到更快發展、讓投資者得到更多回報,應當成為市場各方努力追求的共同目標。此語一出,迅即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近年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力實施,我國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一大批擁有核心技術的“好企業”迅速成長。新經濟活力四射,為發展加注了新動能,為轉型升級打開了突破口,成為中國經濟一道亮眼的風景線。

  然而,讓人有些“郁悶”的是,新經濟中的很多企業在借力資本市場時,留在A股的卻不多。尤其是這其中已成長為“巨無霸”的代表性公司,基本與A股無緣。一家公司選擇在何處上市,固然是其權衡各方面因素的自主決策,但如果新經濟企業集體性地舍近求遠、大批“出海”,就不能不引發關注和思考:把優質上市資源留下來意義何在?A股市場如何“留”住成長型公司?

  實體經濟發展需要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根基在於上市公司質量。立足高質量發展階段,資本市場也要緊扣“高質量”。把好企業留下來、讓更多好企業上市,是未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一個必然發力方向,可以為創新創業企業帶來更多金融支持,也能為投資者創造更多與好企業共同成長的機會。讓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進入A股,將形成一個各方“多贏”的局面。

  對於企業,雖然不管在哪兒上市都能獲得融資,但奔赴海外上市,距離遙遠,文化背景有差異,信息溝通的難度必然增加,當地投資者很可能無法充分了解中國企業的價值,有時甚至形成偏見和誤解,不利於企業建立國際品牌和聲譽。近兩年來,A股市場和境外市場的情況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但很多公司選擇A股的積極性依然很高,說明從企業的角度看,在A股上市更有利於其發展。

  對於市場,A股市場產業結構偏傳統、整體質量不夠高,依然是短板之一。目前A股上市公司仍是金融地產、工業和原材料等產業“挑大梁”,新經濟板塊體量尚小,同時還有不少績差公司。把這些身邊的優質企業資源留住,讓它們成為A股的生力軍,市場才能根基穩固,與實體經濟也才能更好地同頻共振。

  對於投資者,這些新興企業的業務大多在國內市場,其發展主要來自國內消費者的支持,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本土投資者卻無法分享這些企業成長的果實,難免令人失落。把好企業留下來,就是把未來經濟最有增長潛力和前景的板塊留下來,對投資者來說無疑就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會。

  如何把好企業留下來?短期看,需要拆除一些制度上的障礙。目前,A股市場關於新股發行的財務指標門檻、控制權安排、股東人數的規定,與很多成長型企業的實際情況不一致,如何完善相關制度,既增強市場的包容性與承載力,又能銜接各項政策、有效控制風險,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

  從更長遠看,讓好企業源源不斷進入,根本還在於A股市場的成熟。所謂好企業,很難有一套明確的標准。市場不停變化,過去做得好的企業,以后未必能一直好下去﹔現在看來一般的企業,有朝一日卻可能大放異彩。人為“圈定”哪些是好企業很難,效果也不一定如人意,關鍵還是靠市場的選擇。這需要市場制度加快完善,同時還要在誠信建設、投資者成熟理性、監管部門和專業機構能力提升等方面再上台階。多方共同努力,培育好企業願意進、留得住、長得好的市場土壤,A股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方能不斷提升。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29日 18 版)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