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全球首發 比亞迪華為組“CP”發布雲軌無人駕駛

2018年01月15日15:33 | 來源:國際在線
小字號

如果你還覺得比亞迪只是個賣車的,華為只是個賣手機的,那就Out了。

1月10日,這兩個民族品牌巨頭在寧夏銀川來了一場猝不及防的“秀恩愛”,聯合發布了全球首條搭載100%自主知識產權無人駕駛系統的跨座式單軌,即中國首條無人駕駛雲軌。

當大多的“無人駕駛”尚存在於企業口號裡、PPT裡時,比亞迪和華為已經豪氣宣布他們要撤掉駕駛室,直接讓雲軌進入“無人之境”:沒有司機,最高級別的全自動無人駕駛(UTO),全自動運行的同時,還具有安全追蹤間隔最小、自動診斷、人臉識別、高速無線上網等多項“酷炫”功能。

比亞迪和華為別出心裁地將這一創新成果的發布會,安排在雲軌車廂中。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華為輪值CEO郭平到場助陣,用“人臉識別”功能刷臉后,在銀川零下10℃的低溫天氣中,雲軌就在沒有司機駕駛的情況下,自行啟動並平穩前行了。

發布會現場,“人臉識別”后雲軌全自動運行

當天,這個號稱全球首個空中、移動、無人駕駛發布會,讓在場參加過各類發布會、見多識廣的媒體記者都禁不住為“高大上”的風格打call。

2011年,比亞迪組建1000多人規模的研發團隊,歷時5年,累計投入50億元,成功推出跨座式單軌“雲軌”。2017年8月,比亞迪首條雲軌在銀川投入運行。

時隔4個多月,這條銀川雲軌取得突破性進展——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

比亞迪稱,銀川雲軌無人駕駛系統,計劃於2018年第二季度投入試運營。未來,無人駕駛系統將是雲軌的高科技主打配置。

雲軌擁有多項高科技功能

據了解,實現雲軌無人駕駛,主要需要用到三大技術:控制技術、定位技術、通信技術。其中,比亞迪自主研發的控制技術與定位技術已爐火純青,這次加上華為的eLTE技術(通信技術),就像湊齊七龍珠般,召喚出了“無人駕駛”這條神龍。

如果把比亞迪雲軌無人駕駛比喻為人腦的決策系統,華為的eLTE技術則是負責傳輸決策指令的神經系統,兩者的默契配合讓無人駕駛變得可控、安全。

這些年來,在“技術狂人”王傳福的帶領下,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高歌猛進,圍繞著電池核心技術,形成了電池、電子、乘用車、商用車,以及“雲軌”五大業務板塊。

雲軌也是比亞迪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技術的延伸,正如王傳福所說,“雲軌實際上就是把比亞迪電動大巴放空中,再加上軌道相關技術。”

搭載無人駕駛系統的雲軌

在王傳福的戰略規劃下,比亞迪早已不只是一家電池企業、汽車廠商,不是提供單一產品,而是提出要成為“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領導者,涉及能源的獲取(太陽能)、存儲(儲能),以及應用(新能源車與雲軌)。

作為全球新能源領域的引領者,比亞迪的國際化征程正勢如破竹。

比亞迪新能源車賣到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城市,其中包括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主流汽車強國市場。

自主研發、剛問世不到兩年的雲軌也在國內與海外市場掀起一波“雲軌熱”。

比亞迪官方透露,截至2017年12月,全球100多個城市代表到訪、調研比亞迪雲軌,銀川、廣安、汕頭、濟寧、菲律賓伊洛伊洛、埃及亞歷山大等多個城市與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2018年興建雲軌的城市預計超過20個。

王傳福相信,造價僅為地鐵1/5、建設周期為地鐵1/3的雲軌是解決世界各城市擁堵這一“城市病”的良方。其總結,雲軌可廣泛用於一二線城市的交通接駁線、加密線,三四線城市的交通主干線,以及旅游景區的觀光線等,發展前景廣闊。

此次搭載上無人駕駛系統,讓比亞迪雲軌錦上添花,相信會有更多城市心動“下單”,雲軌或將成為比亞迪動力十足的新增長極。

在比亞迪深耕新能源領域之時,近年華為在5G通信與物聯網領域展開拳腳。物聯網被公認為未來科技方向之一,而5G被認為是實現物聯網的必要條件。

對於華為而言,此次比亞迪為其通信技術帶來了“雲軌”這一新的應用場景。技術應用場景得以拓展、豐富,是華為實現“萬物互聯”夢想的重要環節。

此次雲軌合作,是比亞迪和華為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創新嘗試。雙方都表示未來還會有更深層次、更廣泛空間的合作。

事實上,同處在科技創新前沿陣地深圳,比亞迪和華為是多年的“好哥們”。

從朋友圈看人品。據悉,早在20年前的莫斯科通訊展上,在異國他鄉的兩家中國初生企業驚鴻一瞥后,就開始“惺惺相惜”的綿長友誼了。時間來到2008年前后,比亞迪已成為華為“核心合作伙伴”。

同為中國民族企業,同樣信奉技術創新,同樣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同樣成為各自領域中的開創者與引領者,比亞迪與華為有許多美好的共同特質,雙方的合作既是自我成全,也是彼此“賦能”和互相成就。

在中國企業日益走出國門,參與激烈國際競爭的背景下,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的關鍵轉型期,比亞迪與華為的聯動無疑為中國企業技術創新合作提供了優秀的范本。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