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央行嚴控違規查詢出售個人征信行為

2017年12月15日08:11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下發了《關於開展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入機構征信信息泄露風險自查的通知》(簡稱《通知》)的文件,要求人行各分支機構組織開展人民銀行分支行征信查詢和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接入機構征信信息泄露風險自查工作。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征信管理規范工作抓得非常嚴格,央行大力整頓個人信息泄露和買賣。

  信用信息接入機構要自查

  《通知》稱,公安機關在打擊信息騷擾行動中,發現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接入機構(簡稱“接入機構”)員工違規查詢並轉移個人信用報告﹔接入機構在內部自查時,發現員工利用貸款審批系統漏洞,繞過安全防范措施,違規查詢並出售個人征信報告。因此,征信管理局要求人行各分支機構組織開展人民銀行分支行征信查詢和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接入機構征信信息泄露風險自查工作。

  通知要求分支機構征信處組織轄內分支行和接入機構,全面開展征信信息安全自查工作,重點查看業務人員是否存在違規行為、安全防范體系是否嚴密、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信息泄露事件或重大安全隱患等。

  同時,要求各分支行征信管理處對於轄內人民銀行系統征信查詢和接入機構在自查中發現的風險隱患要及時匯總,並向總行征信管理局報告此次自查情況。

  有國有大行個人信貸業務審批人士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事實上今年以來,央行對機構查詢個人征信的合規工作抓得非常嚴。“我們一定要客戶本人用身份証,填寫好人行授權書,才能查對方的征信記錄。今年人行來檢查很頻繁。我自己在業務操作中都非常謹慎,必須讓申請人遞交完所有材料,到支行當面授權,才查對方的征信。”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1日,芝麻信用下線了人行信用報告查詢功能。有市場分析認為,此舉或也是為了規范征信查詢行為。但業內人士表示,當前能查詢央行個人征信的端口還有不少,加上涉及信用卡、消費金融等企業都有查詢資格,實際操作中會有不少泄密的“風險隱患”環節。

  被查信太多或會影響信貸審批

  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規定,向征信機構查詢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信息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並約定用途。個人作為信用報告主體,有權每年兩次免費獲取本人的信用報告。在沒有得到他人授權的情況下,個人是無權查詢他人信用報告的。

  此外,即便取得了他人的授權,也要提供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証件原件、授權委托公証証明供查驗,同時填寫《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申請表》,並留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証件復印件、授權委托公証証明原件備查。

  部分機構人員違規查詢和出售個人征信記錄不僅造成了個人信息泄露,查詢記錄太多也可能會對征信造成一定影響。

  查詢記錄中記載了查詢日期、查詢操作員、查詢原因和當年互聯網查詢次數等信息。“如果在一段時間內,你的信用報告因為貸款、信用卡審批等原因多次被不同的銀行查詢,但信用報告中的記錄顯示沒有得到新貸款或信用卡,這可能說明你曾向很多銀行申請過貸款或申請過信用卡但均未成功,這樣的信息對個人獲得新貸款或申請信用卡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某銀行人士表示。

  銀行人士提醒,如果一旦發現信用報告被越權查詢時,可以向查詢機構質詢,也可以向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反映。

  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鏈接

  個人信用報告有哪些版本

  主要查詢主體分別是什麼?

  1.個人版:供消費者了解自己信用狀況,主要展示了信息主體的信貸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包括個人版和個人明細版。

  2.銀行版:主要供商業銀行查詢,在信用交易信息中,該報告不展示除查詢機構外的其他貸款銀行或授信機構的名稱,目的是保護商業秘密,維護公平競爭。

  3.社會版:供消費者開立股指期貨賬戶,此版本展示了信用匯總信息,主要包括個人的執業資格記錄、行政獎勵和處罰記錄、法院訴訟和強制執行記錄、欠稅記錄、社會保險記錄、住房公積金記錄以及信用交易記錄。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