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平台整改樣本調查 主動還款將減免利息

現金貸監管政策下發后,現金貸平台展開“生死競速”,整改舉措不斷。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現金貸平台水象分期可謂整改的一個典型樣本,推出了一系列的舉措,包括下調綜合息費、對於主動還款的用戶減免利息以及轉型分期商城等。在分析人士看來,對於平台來講,放款資質的問題才是最大的門檻,平台轉型分期商城挑戰不小。
主動還款將減免利息
在現金貸監管新規下,不少借款人的還款意願降低。在此背景下,現金貸平台水象分期對於主動還款的借款人做出減免利息的舉措。
12月10日,水象分期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為了緩解用戶還款壓力,公司決定即日起,對主動還款的用戶可以享受利息、罰息減免政策。並稱針對惡意逾期的用戶,水象分期已與多家權威征信機構合作,惡意逾期行為將會在個人征信方面留下不良記錄。
“據我們的觀察,水象分期這種公開聲明利息、罰息減免的平台,還是現金貸行業首例。”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現金貸整治政策后,平台逾期和壞賬率普遍上升,為了加速收回資金,平台採用加大催收力度,減免利息、罰息等方式。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石大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平台採取利息、罰息減免的政策主要是存在兩個方面的擔憂,一是在現金貸整治通知下發后,在綜合費率高於年化36%的情況下,部分用戶認為平台涉嫌違法違規,因此拒不償還借款﹔二是前期水象分期大量貸款綜合費率高於年化36%,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因此,水象分期主動提出利息、罰息減免的政策,一是為了回收貸款,另一方面是為了體現合規性。可以預計,類似的做法將被更多的現金貸平台採納,尤其是綜合費率接近年化36%標准的現金貸平台。
放款資質問題待解
此外,與其他平台類似,水象分期也下調了利率。根據該平台12月1日發布的公告, 其綜合息費將全部降至年化36%以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產品周期從原有的14天延長為45天﹔產品貸款額度范圍將調整為2000-20000元﹔45天周期的服務對應綜合息費為4.3%,日費率為0.095%。
據了解,近期不少現金貸平台紛紛下調利息,將全部降至年化36%以下,包括掌眾金服、現金白卡、魔法現金、手機貸等。於百程表示,現金貸平台將綜合息費降至年化36%以下,是監管政策的明確要求,平台早晚都要執行。
事實上,下調費率是比較容易達成的舉措,對於大多數現金貸平台來講,牌照才是難以跨過的門檻。於百程指出,對大多數平台來說,獲取放貸牌照是最難以實現的,不獲取合法放貸資質,原有的業務模式將無法持續。
石大龍也認為,比較難以達成的資質主要是放貸主體資質,根據《關於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經營放貸業務”。
根據工商登記信息,水象金融的經營范圍為金融信息服務(除金融業務)、金融業務流程外包等,並不包含經營信貸業務的資質,對於大多數中小現金貸平台來說,大多不具有從事信貸業務的資質,在小額貸款公司停止審批的情況下,大多數現金貸平台難以達成的主要目標就是如何取得合規的放貸業務資質。據了解,水象分期是上海水象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專為年輕人群提供的金融消費、分期服務平台。
轉型分期商城仍存挑戰
12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就水象分期的轉型計劃等聯系平台方,其客服電話無人接聽。不過,記者注意到,該平台有轉型分期商城之意。平台網站顯示, “商城正在緊張開發中,敬請期待”。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平台轉型挑戰不小。
水象分期已接入京東商城,提供優質商品分期購物服務。未來,將各類消費場景對接到消費金融,已成為推動金融發展的重要載體。
水象分期網站顯示,平台自2016年10月1日上線以來,目前日活躍量在每天2萬人左右。並稱,隨著水象商城即將開放,水象分期將會迎來一波新的爆發期。
對此,於百程表示, 這應該是平台向有場景的業務轉型的嘗試,但和原有的業務模式差異較大,挑戰很大。
石大龍指出,根據《通知》,“無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無客戶群體限定”的小額信貸業務將受到極大的限制。開發水象商城的主要目的是為其貸款業務提供場景支持。從策略上來說,這是這類平台應對監管為數不多的措施,但是對於水象分期等中小平台來說,這種轉型面臨較大的挑戰。首先,放貸業務資質如何解決?對於水象分期來說,《通知》的要求很明確,即隻能從事信息中介的業務,不能直接參與放貸。放貸資質如何獲得監管部門的認可是水象分期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其次,已經有不少的現金貸平台轉型做分期商城,比如分期樂、趣店等,水象分期如何在后發劣勢的情況下,追趕這些同業中領先的企業是其面臨的第二個挑戰。
對於場景的爭奪,持牌機構馬上消費金融CEO趙國慶表示,縱觀整個行業,線下如數碼、裝修、醫美等消費場景早已有眾多機構進入,產品設計、服務體系都較為成熟﹔線上電商平台的流量已基本被平台自身的金融業務和比較正規、能力強的消費金融機構所消化。下一階段,細分領域的線下場景和線上的中小型電商平台、垂直領域的電商平台將成為消費金融從業機構爭搶的蛋糕,業務“往下沉”成為消費金融的主基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