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廣東:開放打開新空間

本報記者  王  萌
2017年12月05日07: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張飛鵬攝(新華社發)

  廣東,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成為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窗口”。透過這扇窗口,人們見証了改革開放給廣東乃至中國帶來的巨變。

  開放,這是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聽到最多的詞語,更是廣東在發展中為自己標注的時代坐標。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給廣東打開了新的空間。新時代,廣東發揮區位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開放合作促創新發展。

  開放形成獨特優勢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門戶,“第一”對廣東來說並不陌生:2017年前三季度,廣東全省實現貨物進出口4.93萬億元,增長11.0%,規模居全國第一﹔全省實際吸收外資169.6億美元,佔全國比重達18.4%,規模居全國第一。

  “廣東的優勢在於開放,廣東的作用也在於開放,廣東的發展更在於開放。”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廣東的區位優勢決定了它在全國開放中的戰略作用。

  組建前海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強化基層黨建、推出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在中共十九大閉幕一個月之際,深圳前海通過了系列改革方案。“一年一個樣”,這是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的建設目標,平地起新城,敢為天下先,曾經的灘涂工地,今天已成自貿重鎮。

  “我們實行比經濟特區更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特殊的法制、稅制,是真正的‘特區中的特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錦俠說,“自貿區挂牌以來,已推出308項制度創新成果,對全省全國都發揮了輻射作用,前海已經成為制度創新重要的試驗地、先行區。”

  像前海這樣的先行區,在廣東還有兩個。

  京東、天貓、唯品會、蘇寧雲商……走在廣州南沙新區,這些廣為人知的標識不時映入眼帘。在這裡,通過跨境電商的標准化自動化報關、無紙化智能化通關,95%以上的跨境商品實現通關“秒放”,商品平均通檢時間縮短至105秒,“買遍全球”和“賣遍全球”更加便利。

  珠江口西岸的橫琴新區與澳門一河之隔,港珠澳大橋建成后,橫琴將成為內地唯一直接與港澳陸橋相連的國家級新區。橫琴堅持全面深化對澳合作,推動建設琴澳命運共同體。目前,在橫琴(含跨境區)注冊的港澳企業1880家,澳資企業超1000家。

  “開放形成了廣東發展的獨特優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廣東給全國貢獻的一條重要經驗。”遲福林說。

  積極投身粵港澳合作

  11月18日,橫琴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周運賢作為企業代表,赴巴西聖保羅進行為期9天的洽談交流活動。期間,他把跨境說的“反向電商”概念介紹給巴西企業。

  這位30歲出頭的澳門企業家,在珠海橫琴新區創業不到半年,就已拿到3000萬港元的天使投資,創業團隊從十幾人擴展到116人。

  “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政策優勢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周運賢說,創業谷給澳門創業青年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入駐第一年免租金,僅此一項便為團隊節省費用約150萬元。

  佔地逾12萬平方米的橫琴新區澳門青年創業谷,與澳門僅一河之隔。如今,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以及“港人港稅、澳人澳稅”等大量配套政策的實施,給入駐創業谷的港澳青年帶來了巨大便利。截至11月28日,創業谷已累計孵化227個創業項目,其中澳門項目123個,佔比六成。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廣東正通過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合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廣東中泰家具實業有限公司工會主席程祖彬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必將推動更深層次、更廣范圍的開放,企業將得到新的發展契機,市場變大了,產品也將同步升級,最終帶動整個產業聯動升級發展。

  擴大開放促進創新

  全球首款商業化、實用型噴氣背包“光啟馬丁飛行包”,集通信、光學遙感、物聯網監測、大數據收集和分析於一體的空中駐留平台“雲端”號,顛覆式低成本的“綠色”運輸平台“太陽方舟”……這些“黑科技”都源於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

  目前,光啟在超材料領域專利的申請中佔全球的86%,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光啟的人才源於全球,光啟的創新產品也源於全球。”光啟品牌總監楊婧如說,光啟的創新機構如今分布在21個國家和地區。

  智能搬運機器人有序運作,擋風玻璃全自動安裝。在廣汽集團整車制造二部總裝廠,生產一台汽車平均隻要60多秒。

  在廣汽研究院院長王秋景看來,新能源、智能化是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大方向。目前,廣汽已經開發出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駕駛汽車,並掌握了多項無人駕駛技術,利用創新獲得了轉型發展的源頭活水。

  12月4日,廣東發布《廣東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多個領域放寬外資准入限制,重點加強吸引高端外資和人才,在制造業、服務業、金融領域等逐步擴大對外開放。

  “要通過擴大開放來促進創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經濟學家隆國強說,廣東要牢牢把握引進高端產業的機遇,改善營商環境,引進更高水平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本地產業結構的升級。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