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中產家庭資產配置有秘訣 家庭收入20%應配入保險

2017年11月27日08:37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隨著家庭財富的積累和增長,人們越來越重視資產配置,尤其是對於多元化的投資產品和渠道需求與日俱增。不過,資產配置往往需要根據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及投資周期而制定。

那麼,中產家庭、高淨值人群在做資產配置時應重點考慮哪些方面?為何在眾多家庭資產配置工具中,保險能夠扮演重要角色?日前,南方日報、南方新聞客戶端“289財經熱點”欄目採訪了平安人壽三位資深業務總監,詳解家庭資產配置與傳承中的諸多“秘訣”。

任何單一投資方式都不科學

“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經濟快速發展,老百姓錢包越來越鼓,現在全球都知道中國人有錢了,全世界買買買。”平安人壽廣東分公司業務總監胡繼新表示:“當然‘買’的東西中除了消費品也有投資資產,特別是在一線城市,高淨值資產人群較多,他們對於研究如何投資、投資什麼更是熱衷,資產配置的需求十分旺盛。”

但即便如此,對於不少中產家庭,以及高淨值家庭而言,當下市場上的諸多投資方式,比如股票、基金、保險、黃金、收藏、房產等,究竟選擇哪一類資產做資產配置更合適,卻並不清楚,還存在不少認識誤區。

“在我接觸的不少高淨值客戶中,家庭資產配置往往過多集中在房產或者股市,太過單一。”平安人壽廣東分公司資深營業部經理張野說,“任何單一的投資方式都不太科學,大家現在都在積極尋找多種投資方式,來分散投資風險。”張野建議,除了股票之外,中高端投資者應該多去了解身邊的一些新興的理財工具,比如股權投資、私募基金,還有最近炙手可熱的保險金信托。“不要把資產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要合理配置,科學配置。”

有錢時提前規劃養老

“在我們接觸的客戶中,包括很多中產家庭客戶,也有不少高淨值家庭人群,他們普遍開始對養老變得很關注了。”張野說。在個人和家庭資產配置中,養老應該是考慮的重點之一。

對此,胡繼新指出:“在家庭資產配置中,養老應該作為重點,但很多家庭並沒把它當成重點,這本身就存在風險。按照目前趨勢,未來我國社會很可能是倒金字塔形的養老結構,試想一對小夫妻要贍養四個到八個甚至更多的老人,家庭負擔可能會很大。”

“根據我的觀察,我身邊很多家庭往往是把過多的財力、精力、注意力全部傾注在一個小孩身上,而忽視了自己的養老規劃。隨著科學技術及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未來的壽命將會延長,那麼養老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胡繼新表示,所以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准備一筆源源不斷、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讓已在保險行業從業19年的平安人壽廣東分公司業務總監平安賴娟也是感同身受。“關於退休養老,我的感觸很深,因為自己即將步入退休養老的階段,對身邊已經退休的人的生活比較關注。”賴娟介紹,“我看到兩個畫面,一個是有些人生活很瀟洒,‘有錢又有閑’﹔另一個卻是同樣退休養老,但過得較為清苦,有些要出來工作幫補生活,有些要靠子女。其中不少人年輕的時候事業也曾很成功,為什麼二三十年之后,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我認為,關鍵在於是否提前做好了家庭資產配置,提前為自己做好了養老規劃。”賴娟分析。

普通中產家庭收入20%應配置保險

根據《2017胡潤財富報告》,截至2017年1月,中國大陸擁有千萬資產的高淨值家庭數量已經達到147萬,比去年增加13萬,增長率達9.7%。其中,廣東連續兩年成為擁有最多千萬資產高淨值家庭的省份,比去年增加2.8萬,達到26.8萬,增幅11.7%。對於這類高淨值人士,他們應該如何做資產配置,如何規劃養老?

張野表示,對於高淨值人士而言,建議他們要懂得使用這些工具做資產配置,比如信托私募基金、股權PE包括固收等,及早為自己和家人購買足夠的醫療保險,同時配置養老年金型產品。

除了這些高淨值家庭,對於一般的中產家庭,比較合理的家庭資產配置又是什麼樣的?

胡繼新指出,對於一般家庭來說,家庭資產配置分為四大塊:10%用於消費﹔20%用於“保命”,一般用於購買保險,獲得保障﹔30%用於投資,比如股票、基金﹔40%的錢用來保值。不同的人生階段可能比例也不同,比如年輕人消費的多,保本的錢就比較少,老年人則會對資產進行更加穩健的資產配置。

在賴娟看來,“用一艘船來形容家庭財富,船身是基礎,代表著保守的投資,比如銀行儲蓄、債券、銀行的理財產品、保險公司的年金保險等等,都是比較穩定的方式,這部分大概佔家庭財富的40%﹔而風帆,控制這船的形式速度,影響著家庭財富的增長,可以選擇一些股票、基金、房產等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方式,這個比例約30%。”

對於眾多保險“小白”家庭,目前市面上的保險產品的種類有很多,應該怎麼選擇,優先順序如何?

“保險分為純保障型和分紅型。保障型產品有意外、醫療、重大疾病等﹔分紅型產品主要用於養老,有資產傳承等功能。科學地購買保險,應該是先大人后小孩,先保障后理財﹔人生在不同的階段,產品選擇的側重點不一樣,但通用的保險購買原則,就是越早買越好。”胡繼新表示。

賴娟建議,無論買保障型保險還是分紅型保險,“買保險保的是一輩子的事情,選保險公司很重要,不同的保險公司,實力不同。規模的大小、賺錢能力,服務品質和附加值的服務等都不一樣,特別是分紅型保險,不同的公司分紅的水平不一樣。時間越長,差別就越大。”

資產傳承可關注“保險+信托”

近年來,隨著高淨值人群財富傳承需求激增,“保險+信托”的年金產品成為了保險市場上的“新貴”。臨近年末,不少保險布局來年“開門紅”,也是不約而同瞅准了保險金信托。

其實,保險金信托並非新事物。業內人士指出,今年這類產品的盛行,除了受嚴監管政策影響外,也與市場需求旺盛有關﹔這種轉變將會促使保險公司主觀上加大對財富管理新工具的探索,保險金信托或將成為保險公司未來搶佔高淨值市場的主要通道。

相對於傳統保險產品,保險金信托是一種新型的、較為復雜的金融工具。所謂保險金信托,是指以保險金或保單受益權作為信托財產,由委托人和信托機構簽訂信托合同,當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或給付條件時,保險公司將保險金交付於受托人,由受托人依信托合同約定的方式管理,運用信托財產,並於信托期間終止時,將信托資產及運作收益交付信托受益人。“家族信托的門檻一般是5000萬元,而保險金信托隻需100萬元起,是很多中產家庭都可以選擇的一種資產配置方式。”張野稱。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已有不少保險客戶建立了保險金信托計劃,涉及信托資產超過50億元。從市場主體來看,參與的保險公司除平安人壽外,基本均為外資公司,如信誠、友邦、招商信諾、中德安聯等。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