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一行三會“大資管”新規征求意見

唐柳雯
2017年11月18日08:32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行三會“大資管”新規征求意見

  17日傍晚,市場預期已久的“大資管”管理辦法終於落地,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証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了《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稱《指導意見》)。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証監會、保監會負責人就已証實“一行三會”正制定該項文件。“從頭到尾認真讀完,基本符合預期。”《指導意見》周五正式發布后,某公募基金高管如是說。

  縱觀《指導意見》全文,其對當前資管業務中存在的部分業務發展不規范、監管套利、產品多層嵌套、剛性兌付、規避金融監管等問題一一“對症下藥”,旨在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准,促進資管業務健康發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消除多層嵌套 最多可投一層資管產品

  為消除資管產品借通道多層嵌套,《指導意見》明確規定,資管產品可以投資一層資管產品,所投資的資管產品不得再投資其他資管產品(投資公募証券投資基金除外),並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提供規避投資范圍、杠杆約束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記者了解到,在此前的操作中,不少資管產品借通道多層嵌套,不僅增加了產品的復雜性,導致底層資產和風險難以穿透,也拉長了資金鏈條,增加了資金體內循環和融資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新規下,諸如銀行理財SOT(銀行理財-信托-資管計劃)等多層通道業務將受到大規模擠壓。

  打破剛兌 實施淨值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專門就打破剛性兌付作出了要求,即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淨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從根本上打破剛性兌付,需要讓投資者在明晰風險、盡享收益的基礎上自擔風險,而明晰風險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產品的淨值化管理。”央行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目前的實踐中,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代表的部分資管產品採取預期收益率模式,基礎資產的風險不能及時反映到產品的價值變化中,投資者不清楚自身承擔的風險大小。

  嚴控杠杆水平 公募產品負債比例最高140%

  針對此前資管產品層層加杠杆的現象,《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為維護債券、股票等金融市場平穩運行,抑制資產價格泡沫,應當控制資管產品的杠杆水平。

  其中,針對負債杠杆,即產品募集后,通過拆借、質押回購等負債行為增加的投資杠杆,《指導意見》明確,對公募和私募產品的負債比例(總資產/淨資產)分別設定140%和200%的上限,分級私募產品的負債比例上限為140%。

  此外,針對分級杠杆,即對產品進行的優先、劣后的份額分級,《指導意見》指出,公募產品以及開放式運作的、或者投資於單一投資標的、或者標准化資產投資佔比50%以上的私募產品均不得進行份額分級﹔對於可分級的私募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優先級份額/劣后級份額)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不得超過2:1。

  降低流動性風險 明確禁止資金池業務

  為糾正資管產品過於短期化傾向,切實減少和消除資金來源端和資產端的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指導意見》明確禁止資金池業務,提出“三單”(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單獨核算)管理要求。同時,要求金融機構加強產品久期管理,規定封閉式資管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

  記者了解到,部分金融機構在開展資管業務過程中,通過滾動發行、集合運作、分離定價的方式,對募集資金進行資金池運作。在這種運作模式下,多隻資管產品對應多項資產,每隻產品的預期收益來自哪些資產無法辨識,風險也難以衡量。同時,將募集的低價、短期資金投放到長期的債權或者股權項目,加大了資管產品的流動性風險,一旦難以募集到后續資金,容易發生流動性緊張。

  新老劃斷 設過渡期至2019年6月

  值得一提的是,《指導意見》適用范圍幾乎覆蓋目前市場中的所有資管機構和產品。其中,既包括銀行、信托、証券、基金、期貨、保險等機構的資管業務,又包括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托計劃,以及証券公司、証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和保險資管機構發行的資管產品。

  此外,為確保資管業務平穩過渡,《指導意見》按照“新老劃斷”原則,允許存量產品自然存續至所投資資產到期,即實行“資產到期”。《指導意見》還設置了過渡期,指導意見發布實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為過渡期,過渡期內金融機構不得新增不符合意見規定的資管產品的淨認購規模,為確保存量資管產品流動性和市場穩定、且在存量產品規模內的除外。(唐柳雯)

(責編:蔣琪、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