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A股農商行普陷訴訟爛賬 業內視為潛在危機

程維妙
2017年11月16日08:12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在金融舞台上地位日益提高的農商行,也吸引了市場更多目光。近日,常熟農商行股價遭遇滑鐵盧引來關注,同時被翻出的還有該行上半年新增的7.68億元未決訴訟,這一數額已超過該行同期的淨利潤。北京商報記者翻閱A股上市農商行中報發現,在5家上市農商行中,除常熟農商行外,還有3家銀行截至上半年末的未決訴訟額超過了半年度淨利潤,有的甚至是淨利潤的近5倍。業內人士認為,未決訴訟可能會演變為潛在危機,影響銀行后期經濟利益。對於從農信社脫胎的農商行而言,在團隊建設和管理等方面仍有待精細化。

A股農商行普陷訴訟爛賬

於2016年9月登陸A股的常熟農商行,在上市后的半年多時間內,股價扶搖直上,從4.28元的發行價一路漲到今年5月10日的最高點15.8元。但隨后便開啟了狂跌模式,截至11月14日收盤報7.95元,半年內跌幅超50%。

首先受到關注的是業績。從常熟農商行今年三季報來看,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速在25家A股銀行中還是最快的,增長了41.77%。

亮眼的數據與常熟農商行近年的快速擴張不無關系,但擴張是把雙刃劍,它同時帶來了一些后遺症。據常熟農商行2017年中報披露,報告期內,該行作為原告且尚未了結的新增訴訟為654筆,涉及對象582戶,金額合計7.68億元。其中,單戶訴訟金額1000萬元以上的12戶,共24筆,合計金額2.1億元。7.68億元新增未決訴訟的數額,已經超過該行同期5.71億元的淨利潤規模。

常熟農商行並非孤例,同樣在去年登陸A股的另外3家農商行,雖然今年上半年沒有新增訴訟,但歷史遺留問題非常巨大。其中,吳江農商行截至上半年末作為原告未決訴訟5.12億元,超過上半年淨利潤的4.38億元﹔張家港農商行作為原告未決訴訟16.83億元,遠超上半年淨利潤的3.52億元﹔江陰農商行作為原告未決訴訟14.35億元,同時還有5筆作為被告的訴訟,涉及金額超過3億元,訴訟總額超過17億元,也近乎是該行上半年3.52億元淨利潤的5倍。

銀行表示無影響

在這幾家銀行中,江陰農商行早前就因與多家銀行的官司糾紛備受議論。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該行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未決訴訟尚沒有最新進展,以發布的官方公告為准。

常熟農商行、張家港農商行均回應稱,未決訴訟對該行整體影響不大甚至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常熟農商行解釋稱,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訴訟案件均為對拖欠貸款本息的債務人發起的訴訟,這些案件不會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同時該行不良貸款率也處於1.23%的較低水平。而去年年報披露的訴訟案,分別處於審理、審結、執行、執行完畢狀態,其中已審結案件公司全部勝訴。

上半年末未決訴訟余額達16.83億元的張家港農商行同樣表示,訴訟對象主要是無法按期償還貸款本息的借款人。但該行進一步介紹,在發放貸款時,基本都採取了抵押擔保或保証擔保,當借款人無法償還本行貸款本息時,通過訴訟的方式不僅向借款人追訴債權,同時可以通過拍賣抵押物或追償保証人來實現本行的債權。對於保証擔保貸款,該行在對借款人進行准入時,對保証人也會嚴格把關,確保保証人具有擔保能力。

“此外,截至2017年9月底,本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96.83%,提取的撥備就是為了當借款出現損失時,用撥備來進行消化。”張家港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綜合來看,該行通過訴訟以后貸款損失較小,加上撥備充分,因此不會對張家港農商行未來的盈利產生影響。

業內視為潛在危機

雖然不止一家銀行表示經營和盈利沒有受到影響,但業內人士仍將未決訴訟視為潛在危機。

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訴訟無疑都是一樁“頭痛事”。在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怡看來,銀行的利潤來源應當是正常經營,訴訟通常是費時又費力,通過訴訟往往隻能減少或填平損失,難以獲得商業利益。

相比費時費力,更可怕的是出現資金無法回收的情況,影響銀行后期的經濟利益。一位會計師事務所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由於未決訴訟具有不確定性,應計入“或有事項”,將來銀行勝訴獲得的賠償也僅屬於一項“或有資產”,能否轉化為真正的資產要看法院判決結果﹔但如果是銀行敗訴,那麼或有資產就徹底消失了。而且當“或有事項”的不確定性大於一定比例,將被計入“預計負債”,它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此前也不乏企業為打官司花費巨額律師費的案例。

不僅如此,大量的未決訴訟其實正是農商行風控存在短板的一個反映。王德怡認為,未決訴訟多,說明銀行在前期的法律合規和風險控制方面有較大的漏洞。一位農商行人士也坦言,由於很大一部分農商銀行是由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行等金融機構轉制改建而來,農商行全部接收了原先機構的員工,從而帶來一些遺留問題,管理體制相對落后,人員進出沒有統一標准。

農信機構對於重要崗位人員的考核也不夠嚴格。據了解,一家擁有17個網點的農商行,風控團隊僅有3人,而這樣一個團隊卻要承擔諸如設計扶貧搬遷貸款的重任,同樣突出的還有復雜的人情關系問題等。

貸后管理薄弱成禍根

從銀監會發布的2017年一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來看,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一季度的不良貸款率為2.55%,在所有商業銀行類型中最高,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民營銀行、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64%、1.74%、1.5%、0.64%、0.89%。不良率上雙的情況也存在於個別農商行身上,9月中旬,山西省一家農商行被曝不良率從去年開始失控飆升到近30%。

“總體來講,各類銀行中,農商行公司治理水平、經營管理能力確實偏弱一些。”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對此評價,上述農商行中的一位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提出不同角度的看法。該人士表示,宏觀經濟的下行,令企業出現較大面積的經營狀況,進一步導致銀行不良率攀升。但同時應該看到,銀行的制度也在與時俱進地完善中,不良率維持在一個安全范圍內。

翻閱農商行財報也有不少類似的表述。常熟農商行在2017年中報中提到,除了對客戶信用予以量化評級,該行還每年定期對企業貸款客戶進行重新評級,若客戶的財務狀況或業務經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將及時調整其信用評級。江陰農商行表示,上半年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開展重點行業和客戶信用風險排查、企業互聯互保貸款風險隱患排查、信貸業務專項檢查等專項排查工作,加快處置不良資產。

有業內人士表示,多數農商行對一些企業基本貸款核查並無問題,關鍵在於后期對企業的追蹤。團隊建設與管理粗放,缺乏精細化管理,或是農商行風控能力的短板。一位銀行業人士建議,農商行還應提高員工風險意識,搭建風險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完善風險管理人員輪崗制度,落實責任與考核等。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