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債市難放晴 國債期貨創新低

程維妙
2017年11月14日08:04 | 來源:北京商報
小字號

  在沒有新的利空因素、資金面總體尚可的情況下,債市的悲觀情緒仍在蔓延。11月13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4%,刷新2014年以來新高,國債期貨則再創新低。業內人士普遍提到,市場對潛在的緊貨幣和嚴監管的恐慌,是導致債市受冷遇的主要原因,在監管政策“靴子落地”之前,債市恐怕都難“放晴”。

  10年期國債收益率再刷新高

  債市近一個多月連續的調整,已引得不少機構紛紛上調國債收益率頂部中樞,但實際的利率上漲似乎跑得還要更快一些。11月13日,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收盤跌0.67%,5年期債主力收跌0.34%﹔銀行間現券收益率大幅上行,10年期國開活躍券170215收益率上行9.02bp報4.685%,10年期國債活躍券170018收益率上行7.9bp報3.98%。

  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逼近4%,刷新近三年新高。一個月前,它還曾停留在3.7%的線下。准確地說,是從國慶假期之后,10年期國債收益率開始快速上行,10月16日突破3.7%的前期高點,10月26日盤中突破3.8%。

  而在這段時期內,收益率上行的背景卻是相對鬆弛的資金面。雖然10月受對沖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業內對資金面一直持謹慎觀望態度,但央行以加大資金投放力度、首次祭出63天期逆回購等操作不斷馳援流動性,10月資金面實現了平穩過渡。

  央行近期公開市場操作也都較為靈活。11月13日,央行開展總額為1800億元逆回購操作,由於當日有3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公開市場實現淨投放資金1500億元,另外周日有665億元MLF到期順延到周一。雖然當天Shibor利率全線上漲,且11月11日-17日將有3400億元逆回購到期,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由於11月非繳稅大月,預計資金面也難現明顯異動。

  市場情緒過於脆弱

  債券市場的這一表現,在業內人士看來已經偏離基本面和央行的定價邏輯。九州証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分析稱,目前經濟基本面回落,11月13日央行發布的10月金融數據也顯示,信貸“高燒”得到遏制,債市收益率相對貨幣市場利差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均支持債券收益率回落。“從央行態度看,提前開始2月逆回購、罕見辟謠同業負債佔比調整、大量淨投放等均表明央行維穩意圖,但債市同樣並不買賬。”

  其中提到的“辟謠同業負債佔比調整”,是指10月下旬市場曾經出現的一則傳言,稱2018年1月開始,將商業銀行的同業負債比例上限由現在的1/3降低為1/4。對此央行緊急予以了澄清。

  但這則消息還是令債市頗為“受傷”,因為同業業務算得上債市資金的一個重要源泉。有業內人士指出,相比2016年之前,當下偏緊的貨幣政策現狀使得現在的做債環境非常依賴負債端。但是除了大型銀行以外,存款的大量流失導致目前的銀行體系對於同業存款的依賴度大幅增加,同存利率居高不下使得銀行面臨較高的負債成本壓力,已成為制約債券收益下行的重要因素。而同業業務佔比較低,受去杠杆政策約束較小的國有大行,債券配置也被較為旺盛的融資需求“擠出”。

  除了上述的利空沖擊,一位券商分析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宏觀經濟超預期和美國國債收益率走高因素,也是國債利率上升的原因,但並非主因,主因在於市場情緒過於脆弱。

  債市下跌趨勢難終結

  進一步探究市場情緒脆弱的原因,監管因素不容忽視。上述分析師表示,十九大之前,市場認為今年金融監管不會再進一步收緊了,但是大會期間監管層又多次釋放了加強監管的信號。例如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十九大金融系統代表團的討論會上就明確,今后金融監管趨勢會越來越嚴。

  監管的這一態度也體現在資金面上。有業內人士表示,10月之前做多者盼望的和做空者忌憚的很大程度上都是降准。“十一”前,央行推出了降准政策,但是正式執行時間推遲到明年初,今年的市場結構還是沒有得到改善。結果就是惟一的利好落地了,預期上難有別的利好,配合接連不斷的利空沖擊,結果七零八落。鄧海清也認為,目前債市的核心矛盾在於,對潛在的緊貨幣和嚴監管的恐慌,導致債市對於現實的利好視而不見,這恰恰是當前債市最大的“灰犀牛”。

  招商証券固收分析師徐寒飛表示,總體來看,在監管政策“靴子落地”之前,債市難有方向性上的突破﹔受到月初大跌的“傷害”,市場恢復信心需要反復“驗証”。未來一段時間債市收益率很可能仍然處於“上有頂、下有底”的高位震蕩之中。

(責編:李棟、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