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如何在微信上賣保險 “嚴選”將成最優發展路徑

人民網北京11月2日電 (張文婷)微信九宮格的最后一席之地終被“保險”佔據。至此,騰訊已完成互聯網金融板塊的全面布局。今日,騰訊宣布旗下的保險平台——微保WeSure(以下簡稱“微保”)正式上線,這意味著微信的九億用戶將感受到保險的“無處不在”。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微保是騰訊搭建“互聯網+金融”生態的重要一環,期待它能成為一個保險業緊密合作的平台。” 此次控股微保,騰訊將進一步開放“連接、大數據、安全、場景”等能力,使微保成為保險公司的理想合作伙伴。
微保董事長兼ceo劉家明在專訪時向記者提到,未來微保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與QQ這兩個平台直接進行保險購買、查詢以及理賠,讓保險觸手可及。
微保發展路徑:嚴選+定制
此前不久,保監會對微保的批復公告在業內激起不小的波瀾。根據公告,微保是一家保險代理銷售公司,經營業務范圍包括代理銷售保險產品、代理收取保險費、代理相關保險業務的損失勘查和理賠等內容。這些獲批的業務范圍,結合騰訊擁有的社交媒體渠道和海量用戶數據,讓業界對微保的發展路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不同於阿裡、百度、京東等平台推出的“保險超市”方式,騰訊將利用微保進行精准定位,推出獨家定制的保險產品。
“我們希望做保險產品的‘嚴選’,就是每一個險種精挑兩到三個性價比高的產品。在此基礎上,做加減法則。加即為,擴大保障范圍,增強理賠跟進﹔減就是摒棄傳統保險條款的復雜說明,化繁為簡,用最明了清晰的話來解釋產品,易於傳播。”劉家明說道,“我們希望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讓保險代理平台不再像大賣場一樣,而是變的更加精細。”
談及未來代理銷售的保險產品,劉家明向記者表示,將選擇與保險公司共同開發產品,同時利用大數據為產品增加社交性。微保將利用騰訊自身的用戶觸達、風險識別、網上支付結合保險公司的精算、承保、核賠、線下服務,打造體驗更好的保險產品。此外,其還將嘗試與騰訊展開場景化服務的合作。
劉家明以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微醫保”為例,“此款保險產品由微保與泰康在線聯合推出,百元保費就可獲得600萬保額,旨在成為老百姓剛需的‘全民醫保’。在用戶有就診需求時,我們還將提供重疾相關的快速就醫服務,包括在全國36個城市公立醫院提供住院押金墊付服務﹔在泰康合作簽約的500多家頂級三甲醫院,為用戶提供一系列綠色通道服務。”他說。
劉家明解釋道,“和泰康在線合作,就是看中了其豐富的線下資源。未來,還將和類似的不同保險公司合作,隻要口碑好、服務好都是我們的合作對象。”
未來方向:便捷投保+快速理賠
成功的生意永遠都是雙贏的。在分享保險公司帶來的種種好處的同時,微保在面對保險公司時,也將輸出騰訊的“連接、數據、安全”能力,幫助提升保險公司的前端核保、后端服務以及理賠的效率,提供高性價比、有特色的服務。
相關保險分析師也表示,“保險業目前存在條款復雜難懂、環節透明度低、經營成本過高等特點,騰訊的渠道、技術等優勢正是解決這些痛點最好的工具。”
“我們最大的目標是讓保險更加普惠,通過互聯網的創新模式,讓保險變得更加簡單、時尚、好玩,讓人們不僅樂於接受保險,而且可以更便捷地獲得保障。我們相信看似太多的選擇,反而令用戶無所適從,我們希望多做一點,為用戶選好並簡化產品,降低購買及理解門檻。”劉家明說道。
據他透露,下一步微保將從車險續保開始,幫現有的用戶在原有的保險公司中,以最簡單,最優惠的價錢,找到或是完成交易。“在用戶續保時,通過微信跟QQ去幫助用戶計算一個對於用戶而言最優惠的價錢。”他說。
趨勢:流量平台+保險中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概念不斷盛行,傳統保險業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融合,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勢頭也越來越猛。數據顯示,2012-2016年,我國互聯網保費收入不斷增長,從106億元增長到2347億元。
面對如此廣闊的發展前景,騰訊、阿裡、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打造自己的保險帝國。
“實際上,獲取流量、流量變現是所有互聯網平台的基本盈利模式,流量變現的方式有很多,包括銷售實物、導流、廣告、金融等等,而金融無疑又是其中可以將客戶價值最大化利用的一種方式。這也正是近年來,阿裡巴巴、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大力布局互聯網金融的根本原因所在,保險作為金融業的一種獨特形態,自然不會被放過。”相關保險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這是雙贏的,互聯網巨頭的大流量平台介入保險中介行業,可以直接推動更多人接觸保險、接受保險,提升消費者對於保險的認知水平,這對整個保險行業來說都很有好處。”劉家明說道,“未來,微信上賣的都是讓大家看得懂的保險。”
在對行業趨勢的影響方面,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巨頭的加入為保險中介行業加入了新血液,不再是從前單純的由線下賣保險轉向線上,而是開始更多考慮客戶的需求和利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