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新三板公司上市輔導  六成“踢掉”主辦券商

國際金融報見習記者 | 徐蔚
2017年03月20日08:08 |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小字號

  3月14日,大承醫療(833263.OC)發布了更換上市輔導機構的公告。公告稱,2月27日,公司與光大証券簽署輔導協議,浙江証監局於3月14日正式對外公告上述事項。

  據了解,大承醫療此前持續督導主辦券商並非光大。2015年4月,公司與華福証券簽署了《推薦挂牌並持續督導協議書》並於4個月后成功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挂牌。2015年10月,公司與華福証券終止協議,同時光大証券其承接主辦券商並履行持續督導義務。

  然而,在半年后的2016年4月,大承醫療在開始接受上市輔導時,並未選擇當時的主辦券商,而與愛建証券簽署了輔導協議。2016年12月,公司與愛建証券協商解除輔導協議。隨后,公司又選擇了光大証券作為輔導機構。

  變更上市輔導機構,大承醫療不是第一家這麼做的新三板企業,也不會是最后一家。記者發現,新三板公司與機構間的分分合合已經成為潮流。

  六成不選主辦券商

  根據Wind數據,自2017年起接受上市輔導的新三板公司共85家,其中51家與主辦券商“分手”。也就是說,有六成新三板公司在接受上市輔導時不選擇自己的主辦券商。

  上市輔導是上市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輔導機構需要督促企業制定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章程,規范公司組織結構,完善內部決策和控制制度以及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公司財務會計制度等。

  一般而言,主辦券商因為對企業更為熟悉而成為輔導機構的首選。但在現實操作時,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選擇“另覓新歡”。

  一位新三板研究員表示,“IPO比新三板挂牌更考驗券商的專業能力、服務態度和資源整合能力”,這或許是眾多企業與主辦券商分手的原因。

  另一位新三板企業家則認為,新三板公司與主辦券商之間的關系並不那麼“美好”。“在挂牌期間,就有很多公司因為主辦券商服務不到位而選擇‘解約’。如果要考慮上市的問題,就更要謹慎選擇輔導機構了”。

  根據記者統計,2017年1月1日到3月16日,共有157家新三板公司發布了變更持續督導主辦券商的公告,平均每天就有兩家公司變更主辦券商,督導期最短的隻有3個月。

  變更公告中通常的說法是:某某券商遵循勤勉盡責的原則,對公司的信息披露資料進行了盡職調查、審慎核查,依照相關規定履行了持續督導義務。鑒於公司戰略發展需要,經本公司與券商充分溝通與友好協商,雙方決定解除持續督導協議。

  真實原因往往更加復雜。

  上述新三板企業家表示,大部分解約都是因為主板券商“不靠譜”。“新三板企業對於券商來說就像雞肋,賺不了什麼錢,棄了又可惜。但既然沒有足夠的利益驅動,自然也不會花太多心思在持續督導上。”

  根據今年2月全國股轉公司對主辦券商執業質量情況的評估,2月共記錄負面行為221條,涉及61家主辦券商。其中,推薦挂牌類75條,佔比33.94%﹔推薦后督導類65條,佔比29.41%﹔交易管理類62條,佔比28.05%﹔綜合管理類19條,佔比8.60%。

  96家主辦券商中,負面行為記錄數在5至20條(含)之間的主辦券商8家,合計佔總記錄數的22.17%﹔20條以上的主辦券商1家,合計佔總記錄數的18.55%。

  業內人士稱,目前持續督導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從原來項目組中抽調一個人作為持續督導專員,並且一般情況下這個人都是原來項目組資歷最淺的人。

  監管趨嚴券商承壓

  企業說券商毛病多,券商也感到頗為委屈。

  一家券商的新三板業務人員委屈地表示,並不是機構督導不盡責,實在是“有心無力”。

  截至3月16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數量共計10887家,主辦券商共計96家,平均每家主辦券商要為113家挂牌公司服務。目前,督導企業數量最多的是申萬宏源証券,達到664家,安信証券以582家、中泰証券以468家緊隨其后。

  上述業務人員介紹,新三板企業數量激增而主辦券商相關的人員配置嚴重不足,一個督導專員往往要同時負責十幾家企業。同時,挂牌企業通常處於發展初期,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不規范的問題,有些企業方卻不願配合督導,督導員往往“吃力不討好”。

  “一年的督導費大約10萬,我們要負責審核定期報告、股東大會議案、重大合同等,一旦出了事還要負連帶責任,收入往往不能覆蓋成本。”

  新三板實行主辦券商制度,主辦券商應當對所推薦的挂牌公司履行持續督導義務,主辦券商要對挂牌公司終身負責,並且解除督導協議需要雙方一致同意。

  “券商現在壓力越來越大,終身督導意味著終身負責,在新三板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對券商是不小的考驗。”某業內人士告記者。

  根據全國股轉公司官網的監管公告信息顯示,2017年以來,股轉公司已對券商下發13次罰單。僅3月10日一天就有東吳証券、萬聯証券、海通証券三家券商遭到全國股轉公司的自律監管,原因都是信息披露違規。

  從去年開始,新三板嚴監管就已嶄露崢嶸。去年底,股轉系統向財通証券主辦的兩家新三板挂牌公司開出罰單,同時對財通証券給予約見談話、出具警示函的雙重處罰。事實上,財通証券此前已對此兩家挂牌公司給出了風險提示,但即便如此,股轉系統仍向其追究責任。

  業內人士分析,新三板市場的快速擴容,質量卻參差不齊。監管層提高監管效率,強化主辦券商責任承擔,是為了推動“質”的提升。

  証監會副主席趙爭平在公開場合就曾表示,新三板改革既要有效監管、守住底線,更要因勢利導、積極作為,把融資、交易這些核心功能進一步提升,要讓新三板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實現一個大的、質的提升。

(責編:李棟、李海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