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影子”難捉剛兌難破 銀行理財告別“黃金發展期”

2017年03月17日08:21 | 來源:中國証券報
小字號
原標題:“影子”難捉剛兌難破 銀行理財告別“黃金發展期”

  銀行 理財業務正在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相關人士透露,近期監管部門已經要求 基金公司詳細上報基金公司和銀行之間的“委外”協議,加之年初MPA考核將表外理財產品納入廣義信貸,今年以來銀行“委外”規模基本沒有增加。不過,由於銀行理財業務蓬勃發展形成的“影子信貸”迅速擴張,一時難以根治。

  嚴查“委外”

  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相關人士透露,近期監管部門已經要求基金公司詳細上報基金公司和銀行之間的“委外”協議,包括規模、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我認為這個措施挺必要。因為銀行理財資金的巨額申贖會造成 基金淨值的大幅波動,使中小投資者利益受損。”該人士稱。

  2016年曾經發生過打新基金的淨值一日之內從1.039元跌到0.337元的事件。相關基金 公司公告稱巨虧理由是“四舍五入產生誤差”,但市場人士卻認為是機構投資者大額贖回導致淨值發生大幅波動。經過多方協調,該基金淨值后來修復至1元以上。

  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的相關人士認為,發生上述情況從基金合同的角度看雖然沒錯,但是也有不合理之處,也就是說機構佔便宜、散戶吃虧。加強信息披露,讓散戶投資者了解自己是和大型機構一起申購的基金、基金淨值可能因為機構的申贖產生大幅波動,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銀監會副主席曹宇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到去年年底,全國 銀行業 理財資金賬面余額大約為30萬億元,2016年銀行理財為客戶創造收益9773億元。銀行理財資金,包括 私人銀行 部門募集的資金,有一部分會通過券商、公募基金和信托公司進行投資,也就是常說的“委外”。銀行選擇“委外”,不僅可以降低自己的投資風險,穩妥地收取手續費,還能發揮其他金融機構的投資專長,提高產品收益率。

  央行從2016年1季度開始對商業銀行實行宏觀審慎評估(MPA),中小型銀行的廣義信貸增速迅速放緩。今年1季度開始,MPA考核進一步將表外理財產品納入廣義信貸核算。因此,今年以來,商業銀行雖然普遍給理財部門設定了規模增長目標,但實際增幅十分有限。甚至部分銀行還主動控制規模,實現一定的規模收縮。而“委外”業務由於“大資管”監管政策未出,去年很多“委外”賬戶業績不佳,今年以來“委外”規模基本沒有增加,且機構之間的拼搶、博弈更加激烈。公募基金和券商資管受影響相對小些,基金子公司和私募基金受影響較大。

  “影子”難捉

  據了解,醞釀中的《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主要針對資管業務的十二大問題提出規制,各個戳中要害。 金融界 人士最為關注的一點是,《意見》嚴格禁止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其他資產管理產品,同時禁止金融機構提供旨在擴大投資范圍、規避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實踐中,多層嵌套的資管產品通常以銀行作為主要的資金提供方,信托、証券、 保險 、基金、基金子公司等作為通道,各類機構化信托、資管計劃嵌套其中。典型形式包括銀行互相購買理財產品、銀行借道信托發放信托貸款或轉讓信貸資產、銀行“委外”投資、定向通道業務等。通過這樣的交易安排可以實現信貸資金投向 房地產 、政府融資平台等受限領域,實現監管套利。

  例如,信托公司、 証券公司 或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非銀金融機構)專門為相關銀行,即信貸的實際發放方構建一個產品。這個產品本質上是對企業或地方融資平台的貸款,然后將其作為投資產品,如信托受益權或定向資產管理項目賣給相關銀行。有時候該產品也可能賣給其他銀行,而相關銀行再購買以其他銀行貸款作為抵押的金融產品。

  銀行通過增加對非銀金融機構的“通道業務”,可以實現對限制行業,如 房地產 、政府融資平台的變相放貸,低報潛在壞賬水平。通過表外的理財產品等渠道間接發放貸款還可以避免繳納 存款准備金。這也是“影子銀行”產生的最主要原因。

  不僅如此,為了繞開監管,新型機構和業務模式不斷設立、層出不窮,監管收效甚微。

  不過,年初至今由於房地產調控深化以及通道業務監管升級,房地產企業相關融資規模壓縮十分明顯。委托貸款、嵌套投資信托計劃、受讓信托受益權及其他資產收(受)益權、以名股實債方式受讓項目股權等投資方式,今后都將受到重點監管。事實上,在房地產調控之后,資管計劃投向房地產的金額已經大幅下滑,今年1-2月房地產 信托產品的發行量明顯回落,1月房地產領域集合信托的成立規模僅100億元,同比和環比均減少超過三分之一。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意見》隻能逐步執行,否則信貸增 長和 GDP增長目標可能會受到威脅。某大型券商資管公司的人士透露,他們的銀行“委外”業務目前仍正常開展。

  剛兌難破

  除了去通道,打破剛性兌付,降低隱形擔保是“大資管”監管政策戳中的又一大要害。

  《意見》指出,當前資產管理行業普遍存在剛性兌付問題,導致投資者道德風險嚴重,扭曲了資金價格,影響了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為此《意見》明確提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本質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其收益和風險均由投資者享有和承擔。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雖然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都不是保本產品,但隱性擔保普遍存在。幾乎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有預期收益率,而且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都將其視為承諾。

  瑞銀 研究報告稱,2016年2季度,隻有6%的銀行理財產品以淨值為管理基礎。也就是說,超過90%的產品仍以資金池的形式管理。如果某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中有一隻或幾隻債券違約,該銀行或非銀金融機構就要填補損失,以實現向理財產品投資者承諾的回報率。因此,理財產品經常被視為高收益存款類產品,即便它們本應是沒有保証的表外項目,且銀行通常不會為其計提准備金。

  受多層嵌套和復雜的融資關系影響,隱性擔保意味著如果某個產品違約,多層嵌套涉及的各方都會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一次單純的違約甚至可能在融資鏈上和銀行間市場引發連鎖反應,造成更大范圍的流動性緊縮,從而可能形成類似於2016年底債券拋售的局面。

  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之所以“剛性”,主要是由於發行理財產品的銀行有幾百家,理財產品的同質性嚴重。各家銀行為獲取客戶,都不敢輕易降低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打破剛兌。

  “收益率達不到預期,以后就沒有人再買你的理財產品了。誰敢不剛兌?”某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坦言。當中國証券報記者詢問是否還可以繼續把理財產品當作存款時,他回答:“沒問題,買吧!”

  “通道”難以消失

  晚上九點,某城商行的支行行長老劉還在陪客戶吃飯。在他的字典裡,基本上沒有“去通道”這個詞條。

  “以前咋辦現在還咋辦,也就是短期內不要‘頂風作案’。”老劉酒已經喝了不少,口齒有些不清楚。“像房地產行業這種盈利情況比較好的,不多。按揭貸款又是銀行的優質資產,去年大家都搶著做。現在要控制房貸了,你讓我做什麼?你不讓我放貸,我和信托公司一起發產品總可以吧。”老劉酒后吐真言。

  他認為,監管政策不允許銀行信貸資金投向其認為已經過熱、高風險的行業,但追逐利潤的資金又隻能“見利忘義”,通道由此而來,銀行理財產品盛行的根源也在於此。隻要不取消對信貸資金投向的監管,通道業務就難以消失。哪怕是眼下加強監管,情況也沒出現實質性變化,只是短期內規模會有所下降。

  今年2月以來,除了銀行貸款和 公司債 外,房地產企業股權融資、ABS、信托、資管融資等各類渠道均有所收緊,融資緊張未見改善信號。同時,北上廣深多地、多家銀行已陸續將首套房的最低 利率折扣上調為9折,執行首付三成的銀行佔比超過60%。某股份制銀行信貸經理表示,房貸審批周期延長,且總行已經定調要“壓縮”按揭。

  正如老劉所說,銀行對房地產的信貸在收緊,信托公司發行房地產信托的意願在提高。

  上海某大型信托公司的資深信托經理承認,房地產和政府融資平台項目一直是他們公司的“拳頭產品”。現在也不例外。

  平安証券的研報稱,由於表內融資受限向表外融資渠道轉移,今年的信托規模增速將迎來反彈,行業景氣度將持續提升。

(責編:薛白、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