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銀聯重申境外買保險刷卡要合規 5000美元上限未變

藺麗爽 程婕
2016年10月30日08:19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銀聯重申境外買保險刷卡要合規 5000美元上限未變

  “10月29日凌晨銀聯將關閉香港保險業務消費通道,內地客戶無法在香港刷銀聯卡繳納保費了?”針對上述傳言,銀聯國際回應稱,並非所有支付服務都停止,僅是不適用於繳付分紅型人壽保險、萬用險等資產類產品的保費。

  昨日,香港多家保險公司確認,中國銀聯已經自當日零時起,全面暫停以銀聯為支付渠道繳納儲蓄分紅型香港保險的保費,但購買意外、重疾等醫療險不受影響。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銀聯渠道信用卡到境外購買保險產品設定消費者每筆5000美元上限,堵住“資本外流”的漏洞。多位香港保險代理人則透露,銀聯只是設定了每卡每日5000美元的限額,但並未限制連續多日刷卡,還是有“空子”可鑽。另外,還有一些代理人則建議內地人士開設境外賬戶,通過其他渠道支付首筆保費。

  現場

  大批深圳客戶連夜排隊“刷卡”

  10月28日下午,關於“銀聯停止內地客戶在港刷銀聯卡繳納保費”的消息在微信群內傳開。之后,在大部分人熟睡的時候,大批客戶從深圳連夜趕到香港保險公司刷卡投保,過了午夜十二點,驗証中心手持等候號碼的仍然超過兩百位客戶。微博網友稱:“刷不刷得了銀聯事小,能投美元保單就很幸運了,交費有的是辦法。”

  各家香港知名保險公司內排長龍的照片在微信圈刷屏。實際上,早有相關傳聞,上個月開始不少內地居民去香港買保險,那情形和搶房差不多。盡管銀聯國際接受媒體採訪時澄清,並非所有支付服務都停止,僅是不適用於繳付分紅型人壽保險、萬用險等資產類產品的保費。但受上述消息影響,保險股外圍股價受挫,當日英國保誠集團美股收跌2.9%。

  回應

  銀聯:嚴禁除經常項目保險外使用銀聯卡

  針對傳言,銀聯國際還連夜發布公告進行澄清。銀聯表示,將繼續在監管政策框架內提供境外保險類商戶的銀聯卡支付服務,但同時強調了之前發布的《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

  銀聯稱,近期,我們通過商戶交易監測發現,部分境外保險類商戶存在單卡單商戶多筆交易量激增的情況。為進一步規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近日,我們發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重申相關監管要求及業務規則,保証境內銀聯卡在境外的合規使用。

  根據銀聯公告,《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區試行,適用於境外保險類商戶在POS終端、互聯網、移動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內銀聯卡的情況。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與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可以使用銀聯卡支付﹔其他保險項目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二是嚴格落實外匯政策規定的境外保險類商戶單筆交易不超過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幣的消費金額限制。三是強化境外收單機構對保險類商戶管理要求,包括:准確設置商戶類別碼、加強商戶培訓及異常交易監控、強化商戶檢查等。

  分析

  內地客為何愛去香港買保險

  保險業是香港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2010年內地客戶到香港投保金額僅44億港元,2014年已達到244億港元,2015年超過300億港元,5年內增長近7倍。2016年,由於內地銀行存款利率較低,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下調,內地客赴港購買分紅型理財保險更攀高峰,香港保險市場更是鮮花似錦,烈火烹油。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最新公布數據,2016年上半年內地客戶赴香港投保保費高速增長,達到創紀錄的301億港元,佔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 815億元的36.9%,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億港元。

  數據顯示,10月以來,人民幣貶值壓力繼續增加,人民幣兌美元跌勢明顯較此前更為猛烈,屢創6年來新低。10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為6.776,跌破6.75關口,繼續刷新6年低點,人民幣持續貶值無疑加速了人民幣通過香港保險渠道外流速度。同時,銀行存款利息、理財產品收益跌破4%,買美元保險反而可能會升值。此外,香港保險還可以避債和避稅,這也是很多人急於購買香港美元保單的原因。

  據了解,最受內地客戶喜歡的香港保險產品主要有兩個類型:終身型的重大疾病保險和儲蓄型的終身分紅險。香港保險很看好內地的高淨值人群的購買潛力,雇佣的很多代理人都是內地人士,還有些說一口標准普通話,全程溝通無障礙。

  追訪

  銀聯卡境外買保險政策還會進一步收緊?

  年近40歲的閔女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原計劃明年元旦帶父母和孩子去香港旅游,順便購買香港的重疾保險和終身分紅壽險。閔女士的閨蜜在香港做保險代理人,她們通過微信已經溝通多次,准備選擇保費10萬美元的產品,繞過換匯額度的監管,實現全球化的資源配置,對她有很大吸引力。

  銀聯限制支付渠道后赴港買保險可能受阻。這位代理人閨蜜支招說,每卡每次5000美元,但刷卡筆數並無限制,還有些“空子”可鑽。每個成人辦理兩張銀聯卡,3個成人就是6張卡,每天每卡刷5000美元,基本上3天可刷9萬美元,這樣算在港停留4天就可以。“還是很擔心銀聯進一步收緊政策,可能會盡早成行。”閔女士對北青報記者表示。

  當前銀聯渠道已無法購買香港儲蓄保險,資金是否還有其他渠道?一家香港保險公司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除了銀聯支付渠道,香港保險付款方式還有這幾種:1.在港開設個人銀行戶口,個人國內匯款到香港賬戶再交保費。2.帶現金來港。3.國內visa 或master支付。4.在國內開設一卡通兩地賬戶繳費。5.其他收費服務。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多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都告訴內地客戶,買壽險可以通過先開設境外賬戶,再轉美元的方式支付。但由於外匯管制每人每年可兌換額度有5萬美元的上限,高淨值人群大額保單會受到影響。

  提示

  保監會:赴香港買保險存五大風險

  今年以來,保監會曾多次發出“關於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的風險提示”,分別從法律、外匯、收益、退保、具體條款等五方面作出提示。

  第一,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保險合同。如在境內投保香港保單,則屬於非法的“地下保單”,既不受內地法律保護,也不受香港法律保護。

  第二,內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險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果發生糾紛,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區的法律進行維權訴訟。與內地相比,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除了法律訴訟之外,投保人也可選擇向香港的保險索償投訴局投訴與理賠索償有關的糾紛,但該局目前可裁決的賠償上限是100萬港元,大額保單的賠償糾紛無法通過該局裁決處理。

  第三,匯率風險需自擔,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一方面,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的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元、美元等外幣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外幣匯兌風險。另一方面,內地居民個人到境外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於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是現行的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的項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風險。

  第四,對於分紅保險,其保証收益之上的紅利分配是不確定的。目前內地保險產品遵照監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檔演示紅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別為3%、4.5%和6%。香港保險市場化程度較高,未對紅利演示作出明確要求,大多數產品通常採用6%以上的投資收益率進行分紅演示。但分紅本身屬於非保証收益,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第五,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中途退保時,投保人隻能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香港監管部門對保險產品的現金價值無具體要求,大多數長期期交保單在保單前期現金價值很低,前兩年甚至為零,客戶如果退保將承受較大的損失。此外,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表述方式與內地不盡相同。投保人需認真閱讀保險條款,充分理解保險責任、理賠條件等重要內容,避免因對條款理解不准確而引發合同糾紛。

  文/本報記者 藺麗爽 程婕

(責編:楊曦、楊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