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引領發展“先手棋” 激發轉型新活力

中國建設銀行舉辦CCB2020宣傳推介活動

2016年09月09日09:08 |
小字號

順風舟好駛,逆風船難行。為順應環境變化和形勢發展需要,建設銀行率先做出了轉型這一必然選擇——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在“CCB2020:善建者•新活力”轉型發展宣傳推介會上如是說,再次向全社會展示了建設銀行整體轉型的信心和智慧。9月8日,中國建設銀行在京舉辦“CCB2020:善建者•新活力”轉型發展宣傳推介會,董事長王洪章、行長王祖繼出席並親自走上講台,用生動的創新故事、鮮活的經營數據,詳盡解讀了建設銀行轉型發展的豐碩成果。宣傳推介會由股東監事、公共關系與企業文化部總經理劉進主持。百余家境內外媒體記者,40余位重要客戶、機構投資者,建設銀行在京行領導,高管層,部分董事、監事,總行相關部門和部分分行、子公司負責人,基層員工代表出席了推介會。

因勢而變實現突圍棋至中盤顯現新動能

在銀行業傳統發展模式面臨空前挑戰的時期,在經歷十余年高速發展后,面對新形勢,建設銀行大膽走出了中國銀行業的“先手棋”——於2012年率先謀劃整體轉型。在推介會上,董事長王洪章再次全面解讀了建設銀行轉型的原因、方向和重點。

談及為什麼轉型,王洪章表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結構調整、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沖擊、利率市場化、監管升級、客戶需求多元化等諸多因素,加快轉型發展、深化金融改革成為必然。同時,加快實現客戶服務平台化、收入結構多元化、運營管理科學化也是建設國際一流銀行的需要。建設銀行須實現資本充足、結構合理、管理規范、控制有效、功能完善、基礎扎實,加快建設最具價值創造力的銀行集團。在此基礎上,建設銀行確定了綜合性經營、多功能服務、集約化發展、創新型銀行、智慧型銀行的轉型方向。

在向綜合性轉型方面,建設銀行立足銀行主業,加快子公司和海外兩翼發展,構筑了穩固的發展基礎。目前,建行集團已擁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賃、建信信托、建信人壽、中德銀行、建信期貨、建信養老金7家境內子公司,建銀國際1家境外非銀行類子公司,以及27家村鎮銀行,綜合化經營平台已初步搭建﹔已實現綜合運用發債、理財、信托、租賃和IPO等綜合融資方式,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並積極推進集團大資產大負債管理,實現資金、財務、信貸等資源在集團內統籌配置和有效運用﹔同時,建設銀行加快海外布局,目前已在2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140余家機構,基本完成了全球目標市場布局。

在向多功能轉型方面,建設銀行秉承“功能健全、響應及時、服務便捷”的轉型思路,計劃到2020年形成“服務目錄清晰、服務組合多樣、服務特色定制、綜合功能完備、重點優勢突出”的多功能經營格局。目前,“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樣產品、一站式服務”的多功能服務模式已初步建立。

在向集約化轉型方面,建設銀行從流程優化、運營集約、資本節約、管理科學等方面入手,力爭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活力並實現科學管理的目標。目前,已推進優化信貸審批流程,風險管理職責進黨委,在同業首創合規官制度,新設資產管理、同業業務和金融市場交易三個直營業務中心等措施,使內部機制更加科學高效,不斷推進業務運營集約化。

在向創新銀行轉型方面,建設銀行不斷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流程管理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商業模式創新,實現由規模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力爭到2020年實現創新產品數量和質量均居同業前列。2013年-2015年,建設銀行已完成創新3600多項,是上一個三年的3.5倍。目前,創新推出的“快貸”、“稅易貸”、 “裕農通”、“雲快貸”等,已成為極具市場競爭力的“拳頭”品牌產品。

在向智慧銀行轉型方面,建設銀行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加強基於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的智慧型產品、服務和模式創新,構建網絡綜合金融服務平台。目前,已高標准建成12家智慧銀行和一批旗艦網點,近2萬台簡版智慧櫃員機和1000多台標准智慧櫃員機對外服務運行﹔在業內率先啟動大數據戰略,其中的亮點智能客服“小微”,自2013年起已累計服務用戶數突破12億人次,現日均服務用戶超過230萬人次,全渠道回復准確率超過90%﹔建設銀行也成為國內首家在生產環境實現“金融雲”的商業銀行,將數據和信息通過雲管理,促進服務效率大幅提升。

王洪章表示,推進戰略轉型,建設銀行需在七個重點領域持續發力,即由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向大資產大負債的資產負債領域轉型,由存貸匯業務向綜合化服務的批發業務領域轉型,由個人業務向綜合性大零售的零售業務領域轉型,由傳統服務向全面電子銀行的電子銀行領域轉型,由存貸業務向存貸+資產管理的資產管理領域轉型,由單一單調向多種深化的子公司產品服務領域轉型,由傳統服務向量質並重、效益提升的國際業務轉型。

“棋至中盤”,建設銀行轉型發展已進入縱深推進階段,王洪章坦言,此時的建設銀行需要繼續保持定力、精准發力。他強調,建設銀行將按照“五大發展理念”要求深化轉型發展,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實現做強做優做大,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實現更大作為。

轉型發展深化落地穩健經營釋放新活力

轉型以來,建設銀行綜合化經營子公司金融資產規模增長了161%﹔非利差收入在集團收入中的佔比比轉型前提升了10個百分點﹔每個客戶平均使用了建行4個產品﹔信用卡辦卡最快實現當天受理、當天審批——這是行長王祖繼在推介會上展示的一組建設銀行轉型以來的發展成果。王祖繼表示,2014年以來,建設銀行在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創新銀行、智慧銀行五大轉型方面取得長足進展,服務國家建設能力、防范金融風險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明顯提升。他向參加推介會的嘉賓、客戶和媒體記者詳盡介紹了建設銀行在推進五大轉型、提升三個能力方面的新成就。

目前,建設銀行綜合化經營格局更加完備,子公司業務發展迅猛,成為集團增長的新動能﹔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資產規模行業第一,建信租賃的租賃投放額行業第一,建信人壽保費收入居銀行系首位,建銀國際保薦承銷、並購項目數量均居同業前列。集團收益來源日益多元,非利差收入在集團收入中的佔比為37%,比轉型前提升了10個百分點,綜合化經營子公司淨利潤增長了90%,在集團淨利潤中的佔比提升了近1倍。集團內部緊密的戰略協同不斷深化,今年上半年母子公司業務聯動量達1.33萬億元,同比增長130%。

戰略轉型以來,建設銀行已初步構建了產品豐富、優質全面、響應及時、服務便捷、客戶體驗市場領先的多功能服務體系。如今的建設銀行,在滿足客戶投、融資需求上,已遠遠突破了存款、國債、信貸等傳統銀行產品服務,能夠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組合。多功能服務體系的構建,也推動了建行客戶群體不斷壯大。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個人有資產客戶3.3億,公司客戶390多萬﹔單位人民幣結算賬戶新增連續三年保持同業第一﹔簽約使用對公網絡辦理綜合性服務的客戶達到320多萬戶,覆蓋了近八成對公客戶。

在集約化轉型的過程中,建設銀行加大部分業務形態和管理機制的集約化程度,運營效率大幅提升,1.5萬個網點中99%可以辦理綜合業務,客戶體驗也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對同質化、標准化作業的集約化切分,實現集中處理替代分散處理,材料耗費、人力費用等運營成本每年可節約4400多萬元。實現了部分業務專業化經營,今年,金融市場交易、資產管理、同業業務實現了總行直營,運營良好。推進從規模驅動轉向資本集約驅動,資本結構得到優化,資本使用率明顯提高,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回報率同業雙領先。

在建設創新銀行智慧銀行中,建設銀行全面應用現代技術、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開展業務模式和產品服務創新。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金管家”、“飛馳”(綜合金融)、“禹道”(現金管理)、“乾元”(理財)、“養頤四方”(養老金)、龍卡全球支付卡、小微企業助保貸等一系列產品與服務品牌深入人心,廣受歡迎。發揮自身的優勢,與政府機構、核心企業、公共平台合作,創造了如ETC等諸多服務客戶的新模式、新方式。運用大數據方法和模型工具,在精准營銷、產品創新、風險防控、流程優化、營運管理等方面開展了分析應用,在無貸戶數據挖掘、小微企業早期風險預警等項目上都取得了實際成效。建行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用戶數均突破2億,中國每6個人就有1個在使用建設銀行網銀,2014年以來手機銀行交易量增長了5倍多。

在縱深推進五個轉型同時,建設銀行實現了服務國家建設更加有力、國際化競爭能力顯著提升、風險防范能力日趨增強。

從貸款到綜合性投融資、從融資到“融資+融智”,建設銀行始終緊跟國家戰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基建貸款余額達2.8萬億元,非信貸服務相關融資額4.3萬億元,對接國家重大項目9700多個,簽約投放和貸款儲備金額約1.25萬億元﹔發揮建行專業優勢,以融智的方式助力國企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傾力服務社會民生,以多種方式幫助1900多萬戶家庭實現“安居夢”,大力支持教育現代化、“互聯網+醫療”轉型,發放金融社保卡9000多萬張﹔堅持把“小企業”做成“大事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萬億元,貸款客戶數達28萬戶,申貸獲得率達93%﹔持續加大“三農”服務力度,創新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兩權”抵押貸款產品,在28個省區創新推出“裕農通”助農金融業務,打造“村口銀行”。

近年來,建設銀行國際化競爭能力顯著提升,市值多年穩居全球銀行業前列。海外商業銀行客戶數突破36萬戶,資產總額已達1.34萬億元,較2014年末增長41%﹔通過投資並購、境外發債、國際銀團、項目融資和出口信貸等多元化金融服務,有力支持近500個企業“走出去”重大項目。

為了給整體轉型保駕護航,建設銀行始終秉持穩健經營的理念,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架構不僅滿足了國內金融監管的要求,也達到了國際金融監管的要求﹔風險損失的吸收消化能力不斷增強,資本充足率保持在國內銀行業首位,撥備覆蓋率領先於國際大行﹔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展現出較強的應對經濟波動能力,不良資產加速暴露態勢得到有效遏制。

建設銀行的轉型發展規劃雖才推出兩年多,但已顯現巨大成效,王祖繼表示,目前建行的整體轉型,如同五指成拳,正匯聚起巨大能量,不斷釋放出強大活力,建設銀行全行上下正不斷通過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並行,推動整體戰略轉型持續向縱深推進。

價值創造力加快提升轉型智慧推動新變革

在推介會現場,建設銀行還正式發布了“龍支付”品牌。“龍支付”是建行首款多技術融合、全支付場景的革新產品,將有效提升客戶支付體驗,是真正圍繞以客戶為中心、運用互聯網思維設計的創新產品,是打造金融生態系統、再造支付結算新優勢的核心產品,也是建設銀行在服務民生大眾、提升價值創造力方面的又一次創新突破。建行已做好准備,待監管部門相關政策出台后立即推向市場。

在整場推介會中,服務能力、價值創造力,成為了最亮眼的關鍵詞。董事長王洪章、行長王祖繼均多次提到,全面提升服務能力,是建設銀行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應履行的責任,而轉型規劃的最終落腳點,則是提升整個銀行的價值創造力。據悉,建設銀行客戶滿意度高出同業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歷年分紅金額均佔淨利潤33%以上﹔致力於為員工搭建廣闊的職業發展平台,薪酬分配向基層一線和價值創造崗位傾斜﹔歷年累計向各類公益項目100余個,援建45所“建行希望小學”,60多萬貧困山區的母親受益於“建行母親健康快車”——建設銀行正力爭實現客戶、股東、員工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

推介會上還播放了一部記錄短片,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再一次呈現出建設銀行服務國計民生、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智慧和探索。隆基公司在十幾年前只是從事半導體生產的一家小微企業,在建設銀行金融力量的扶持下,通過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在甘肅,建設銀行創新推出“農耕文明”涉農個人貸款項目,以公司加農戶模式,解決流轉土地、承包土地中農民個人資產無法抵押的問題,給農民提供一個自主發展的“金融工具箱”﹔在陝西安康,建設銀行已連續28年堅守扶持,累計派出74名干部駐點扶貧,投放扶貧貸款4.67億元……建設銀行在轉型發展進程中,堅持鞏固傳統優勢領域和服務能力,不斷開拓新的業務領域,打造新的競爭優勢,用轉型智慧推動善建者的腳步,最具價值創造力和社會責任感的現代銀行集團正加快形成。

在不久前的2016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建設銀行高管層坦言,今后一段時期,銀行業還將持續面臨經濟下行、經濟結構調整等一系列挑戰,但建設銀行有信心保持穩健經營,持續推進轉型發展。此次推介會上,董事長王洪章、行長王祖繼再一次詳盡展示了建設銀行轉型發展的方向、進程與成效,也展示了建設銀行在轉型棋局中的定力與智慧。正如董事長王洪章所說,建設銀行“五位一體”轉型正在協同推進,並有信心到2020年實現最具價值創造力的國際一流銀行集團的目標願景。

(責編:趙爽、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