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八成商業保理公司在"沉睡":征信補償、融資受阻亟待解決

2016年06月29日08:32 |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小字號
圖片來源:東方IC
圖片來源:東方IC

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李彤)望山跑死馬,盡管目標清晰可見,但要達到預期並非坦途,我國商業保理發展正面臨相似現狀。

“截止2015年底,全國注冊的商業保理企業2514家,已開展業務的約有500家,隻有10%的企業進入成長期。”在日前召開的“2016國內雙保理高峰論壇”上,有業內人士引用《中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報告2015》(以下簡稱“報告”)數據稱,我國近8成的保理企業注冊但未開展業務仍在“沉睡”,市場認知度不高、融資渠道受限、征信渠道不暢、政策法規不完善等成為行業發展面臨的瓶頸。

引入雙保理緩解信用風險

商業保理,指由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展的保理。即銷售商將其與買方訂立的貨物銷售(服務)合同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公司,由保理公司為其提供貿易融資、應收賬款管理與催收等綜合性商貿服務。

《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底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達11.46萬億元,而銀行保理受風控等因素影響趨於收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需求正加快轉向商業保理市場,為商業保理提供了市場空間。

北京一家商業保理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有些企業名下可能有上千萬元資產,但拿不出幾十萬元的現金流。現金流全部被業務捆綁,資金融通不了。“都說小微企業借款成本貴,但最貴的成本是借不到錢,以致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上述人士說。

今年1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隨后人民銀行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定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五項舉措,這些都為發展商業保理帶來了政策推動。

但征信渠道不暢、融資渠道受限等也成為行業發展面臨的瓶頸。“現在銀行不願意做保理、缺乏動力,因為銀行業不良資產在增長,從業人員害怕再出不良,所以就會惜貸。”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國際商會執行董事張燕玲認為,銀行保理的收縮給商業保理發展帶來了空間,但當下商業保理要解決的當務之急是信用問題。我國社會信用程度不夠完善,採用雙保理形式是彌補信用不足的有益嘗試。

張燕玲表示,我國發展雙保理有兩個原因,一是解決風險控制問題,61%的商業保理公司注冊地與經營地不一致,反映其業務遍及全國,兩個保理商合作能分別控制買方和賣方風險。二是雙保理有利於異地營銷,在資金互給上也能互利共贏。

“所謂國內雙保理是指在國內保理業務中,有兩家或者兩家以上的保理商共同合作,為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的融資、應收賬款的管理催收和買方付款擔保的任何一項的保理服務。”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韓家平坦言,雙保理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信息不對稱,當地的保理商更了解屬地企業,由其去做買方調查、對帳、催收,服務質量會更高。

“雙保理旨在搭建保理生態體系和產業鏈,但在界定合作條件、邊界、權利義務,明確商業保理統計指標、數據標准等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明確。” 韓家平說。

探索“互聯網+”模式緩解資金壓力

《報告》顯示,商業保理公司注冊資本在1億元以下的佔63%,大部分公司通過自有資金解決保理業務資金短缺較為困難。而傳統的向股東借款、銀行貸款、資產証券化等方式,有時間長、評級高、受限股東實力等劣勢。

韓家平表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有一些商業保理機構和P2P網貸平台合作,保理商從平台拿資金、平台從保理商拿資產。“根據行業調查,盡管P2P網貸行業正在規范治理,仍然有83%的保理公司對其有合作需求。資金成本、平台背景、募集速度、兌付問題、合規經營,是商業保理機構對P2P網貸平台關注的問題。”他說。

記者梳理發現,當前有一些商業保理機構通過自建P2P網貸平台的方式,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投資人,保理商作為第一還款責任人,向平台投資人承擔還款義務,在發生逾期責任時投資人有權將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

普惠理財CEO崔明俊表示,當前一些商業保理機構在資產端已不局限於挖掘自身的應收賬款項目,而是將平台向整個商業保理行業開放。這對平台風控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懂金融還要熟悉保理,並對互聯網運營有較高把控。

(責編:李彤、李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