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金融三兄弟誰的日子最好過? 券商一年賺了三年錢

張忠安、李婧暄、周慧
2016年04月01日07:53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券商收入暴增美了高管員工苦了股民 銀行日子難過但對散戶最有良心 保險股含金量最高收購動靜最大

  上市公司年報解讀系列

  專題文/表/圖 記者張忠安、李婧暄、周慧

  1 哪個行業最賺

  券商行業一年賺了三年錢

  銀行業淨利增速連年下滑降至個位數

  去年資本市場迎來久違的牛市,券商自己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根據已經披露的上市券商的年報顯示,其去年營收淨利潤全面超越前三年的總和。不過雖然賺錢能力券商更強,但是銀行業依然處於傳統金融泰斗地位,工商銀行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總額遠遠甩了其他金融機構幾條街。

  盡管多年來,銀行總是被媒體和輿論稱作是利潤最多的上市企業,但事實上,從淨資產收益率看,銀行並不是最掙錢的行業。從目前公布的三大行業年報數據當中,國投安信、東方証券、興業証券、招商証券的淨資產收益率名列前四位,分行業來看,券商當之無愧成了最具賺錢能力的頭號行業,銀行業第二。

  從淨利潤增速來看,券商行業頗有霸氣歸來之勢,行業內幾大“頭牌”淨利潤增速翻番可謂信手拈來,而傳統的銀行金主雖然體量噸位巨大,但是在增長速度上頗具“廉頗老矣”的味道,增速紛紛降至1%以內,而保險行業近年來似乎成了金融新秀,盡管行業社會口碑有待加強,但是自己日子倒也過得有滋有味,穩步發展。

  具體來看,隨著券商業務的調整,包括企業發債、IPO等業務都讓券商的收入猛增。券商行業的整體業績和利潤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海通証券、廣發証券、招商証券、華泰証券等2015年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率都超過了100%,國投安信去年的淨利潤同比增幅達到404.7%,光大証券的同比增幅也達到269%。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幾家銀行的2015年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則分別為0.4786%、0.1383%以及0.7371%,全部跌至1%以內。保險行業四大巨頭淨利潤同比增幅也是從6%到60%不等。

  2 哪個行業最 進取

  保險業去年利潤

  創歷史最高紀錄

  根據保監會數據,2015年保險業約實現利潤2823.6億元,同比增長38%,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這其中,六大上市險企的利潤約佔一半,四大A股上市險企佔比超四成。

  從淨利潤看,增速最快的是中國太保,大幅增長60.4%﹔中國太平增長56.9%﹔中國人保增長47.8%﹔中國平安增長38.0%﹔新華保險增長34.3%﹔中國人壽增長7.7%。

  業務結構進一步調整是險企巨頭的共同追求。新華保險也表示,2015年保險銷售員渠道保費增長8.6%,銀保渠道的保費則出現了7.4%的下滑。

  另一個亮點是,在2015年資本市場震蕩幅度較大的背景下,各大險企在投資上表現出色。中國人保總投資收益率為7.3%,創2008年以來新高,中國人壽為6.24%、中國平安為7.8%、中國太保7.3%、新華保險為7.5%。

  從全行業來看,2015年,保險業保險資金運用實現收益7803.6億元,增長45.6%,平均投資收益率達7.56%。四大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也創下新高。

  去年保險公司在資本市場可謂“風生水起”,險資投資風格日漸“激進”,例如安邦舉牌金融街、金地、民生銀行等,以前海人壽為代表的寶能系資金和安邦齊齊舉牌萬科更是將險資舉牌推向風口浪尖。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年末,共有10家保險公司累計舉牌36家上市公司股票,投資余額為3650.53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3.26%。從舉牌的上市公司來看,多以藍籌股為主,業內人士分析險資多是出於財務投資目的。同時,險資入市也是監管層拓寬險資投資渠道的方式之一。

  3 誰對股民最 慷慨

  做銀行的股東心裡暖

  即使上市公司富可敵國,高管腰纏萬貫,但投資者不賺反賠,自然會被詬病。從目前情況看,2015年在券商、銀行和保險三大金融板塊中,雖然多數券商股分紅額度連年提升,但過去一年,銀行股卻最能讓股民“賺錢”,而業績表現最好的券商股卻讓股民整體虧損。

  在金融三大領域中,券商無疑是最耀眼的,不僅業績增長翻倍,上市公司高管和員工平均薪酬也直線飆升。而上市銀行卻顯得低調的多,除了淨利潤規模是龐然大物外,淨利潤增長率下降,不良率攀升,以及被平均后收入水平也顯得“寒磣”。

  廣州日報記者對比發現,在目前已經披露2015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保險股每股收益含金量最高,其中,中國平安2015年每股收益為2.98元,為整個金融行業最高。新華保險和中國太保也分別以2.76元和1.96元緊隨其后。在非保險類上市公司中,目前僅有招商銀行和光大証券2015年年報每股收益分別為2.29元和2.14元。

  銀行股整體含金量較低,其中,工商銀行去年淨利潤接近3000億元,相當於西部部分省份的一年GDP總量,但每股收益隻有0.77元,中國銀行為0.56元。部分券商股去年每股收益也表現較弱,其中,太平洋証券2015年每股收益隻有0.32元,為截至目前金融企業中每股含金量最低的個股。

  但過去一年散戶卻並沒有因為券商股業績翻倍而獲得不錯的回報,也沒有因為保險股含金量高而賺到錢。數據顯示,如果以2015年全年前復權計算,四隻保險股僅新華保險有5.80%的正收益,其余全部下跌,其中,中國人壽累計下跌16.12%。業績增長翻倍的券商卻表現最尷尬,2015年除新上市的國信証券、東興証券、東方証券和行業黑馬西部証券外,其余全部下跌,且申萬宏源年度跌幅45.50%,中信証券跌42.44%,海通証券跌33.56%。年度跌幅超過20%的共有12家。

  而被不少散戶拋棄的銀行股卻最給力,在目前披露年報的公司中,有50%的個股去年是正收益,而且南京銀行、浦發銀行和寧波銀行去年累計漲幅超過20%。表現最差的中信銀行也隻下跌了11%左右。

  因此,對於沒有對沖手段來享受分紅收益的散戶而言,銀行股還是靠譜些。

  4 在哪兒當高管最 富

  銀行高管降薪 與券商高管差距數十倍

  高管薪酬一直是近幾年業內關注的話題,一方面國有機構近年來開始實行高管限薪,一方面,部分金融機構將高管薪酬試做“吸引高級人才”的標的。

  有意思的是,在上市險企大佬中,前十位當中有八位來自中國平安,平安高管甚至牢牢佔據了前五位,而另外有兩位來自新華保險。

  但值得一提的是,高管薪酬中,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董事長薪酬分別為61.79萬元和44.80萬元,和其他機構的高管差距較大。

  5 給哪家打工最 爽

  証券公司20萬年薪不是夢

  記者通過多家機構的數據比對發現,券商、銀行、保險幾大類別的金融機構員工收入差距頗大,其中,券商整體從業人員薪酬較高,且近三年都呈現了逐年增加的現象,保險行業雖然起點較低,但近幾年薪酬也逐漸增長,銀行業近三年薪酬情況較為不穩定,部分銀行2015年出現了薪酬較此前下滑的局面。

  整理各大機構發布的年報數據顯示,記者發現,券商行業近三年來,員工平均薪酬(應付員工薪酬除以員工數量的平均值)幾乎都是大幅攀升,年年遞增。

  翻看保險業的數據,記者通過折算發現,保險業的從業人員薪酬在金融業內算是“較低的”雖然薪酬標准跟券商無法相比,但保險業的薪酬也是在逐年增加,“一年比一年好”。

  而此前被大家傳聞“躺著掙錢”的銀行業員工相比之下則甚是可憐,雖然薪酬基礎整體比保險業要高,但近三年十分不穩定,部分銀行還出現一年不如一年的情況。

  券商、保險、銀行機構董事長薪酬排名

  1.中國平安:998.95萬元

  2.國金証券:878.86萬元

  3.新華保險:691.59萬元

  其余的券商董事長薪酬都在100萬元~600萬元不等。(已公布年報者)

  2013年~2015年,保險、券商的高管薪酬大部分都在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但銀行高管則在持續下降,如交通銀行董事長2014年的年薪為105.85萬元,2015年回落到44.80萬元﹔中國銀行董事長薪酬為118.08萬元,2015年回落到61.79萬元。

(責編:李棟、李海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