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 警惕“保本”+“高收益”產品

2016年03月28日08:36 | 來源:上海証券報
小字號

多年前,公募基金業組織的投資者教育活動中,流行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的寓意是,在中國資本市場這個相對高效的市場裡,如果一個普通投資者發現了所謂“風險極低、收益很高”的投資機會,那大概率是個騙局。

在那些年頭,市場上有不少打著買賣“原始股”幌子的非法理財行動,也有一些以“保本+高收益”的口號行非法集資之實的龐氏騙局,把部分不具備鑒別能力的普通投資者們忽悠了過去。

所以,業內負責任的公募基金,用這個口號來提醒投資者,不要把寶貴的資金投入到隻有很小概率才能成功的投資產品中。

很多年過去了,隨著實體經濟的次第回落,所謂的“保本+高收益”的偽理財產品多數已水落石出。近年來,監管機構和公安部門對於不法的融資行為,也重拳出擊,正本清源。現在,公然喊著“保本+高收益”的野路子理財產品的生存空間是越來越小了。

不過,近期市場上卻有了新的說法,一些業內的合法產品,卻也喊出“保本+或有高收益”的口號來,宣傳架子也搭了不少,吸引的眼光也很多,那麼這新版本的“免費午餐”能實現麼?

且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目前,在銷售渠道或網絡憑條上,能喊出“保本+高收益”的產品主要是集中在三類上。

第一類是貨幣基金或類貨幣產品。通常情況下,規范運作的貨幣基金,其本金保障程度是很高的。所以,喊出保本的口號並無問題。

但是,就如同資本市場規律所揭示的那樣,“低風險的產品通常伴隨著低收益”,所以貨幣基金的收益水平一般不會高於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太多。目前業內普遍的情況是,貨幣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大致在3%上下。這相比1.5%的一年期存款已經非常夠意思了。

這種收益水平,顯然是和高收益不沾邊的。如果投資者看到有貨幣產品(或類貨幣產品)打著4%甚至5%以上的年收益率的旗號,那麼隻有兩種可能。要麼相關銷售渠道在靠著短期收益率沖高的某一兩周做虛假營銷。要麼,就是這個產品壓根不是貨幣基金。

如果是后者的話,那麼投資者要很小心了,說不定這就是網上說的“你要它利息,它要你本金”的類融資產品了。

第二類是保本基金或類保本基金產品。這個是最近很熱門在行銷的產品。個別銷售渠道宣稱,保本基金能起到“本金保証+或有高收益”的目標,是熊市裡“進可攻退可守”的良好選擇等等。

實際情況是,保本基金的上述宣傳語一點也沒錯。但是真正有用的就隻有前半句。后半句的“或有高收益”的或字要拿掉,隻有非常小的概率。

資本市場的規律是,“高風險者匹配高預期收益,低風險者匹配低預期收益”。所以,除非發生奇跡,“進可攻”和“退可守”,在資本市場內是不可兼得的。

保本基金為了實現其保本的本質,在運作上必然是極端保守的(有時候比有些債券基金還要保守)。所以,保本基金結束運作后,真正實現的收益水平通常不會比同期的二級債基高太多。

那麼保本什麼時候可能實現所謂的“高”收益呢,有且隻有一個可能,就是保本基金運作的周期內,出現了一輪大牛市。典型的例子就是,保本周期跨越2006年、2007年、2009年、2015年的產品。

因為有一輪大牛市,所以保本基金有了那麼點可能,讓自己少量投資股市的倉位和收益慢慢放大一點。但是,這相比牛市期間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就差很多了。以我們理解,真到了那時候,投資者對產品收益率的滿意度也不會很高。

所以,保本基金要實現保本,這個概率是有的,但同時實現“保本+高收益”的概率是不大的。想要魚與熊掌兼得的基民,不妨分析下,未來的3年保本周期中,出現大牛市的概率有多大?

第三類則是定增產品。資本市場上最難碰到的就是“白吃的午餐”,但是如果說,一定要推選一個有點黑馬成色的基金產品,定增類產品在國內出現了那麼幾年,好像很多時候是達到了這個目標的。所以,弄得現在定增類產品銷售非常緊俏。

但是,我們必須提示下,首先定增類產品是不保本的。確實,很多定增類產品最后都有大幅盈利的結局,但定增產品本身是不保本的。歷史上,在個別年份,一些定增類產品也虧得很慘,這是有前車之鑒的。

其次,定增類產品的流動性通常無法和股票基金、債券基金相比。如果遇到市場風向轉換,要掉頭的可能性也很低。說到底,還是資本市場的規律“高風險者高預期收益”在發揮作用。當然,定增這個產品比較復雜,對於管理人的要求很高,對於投資者的要求也很高,這不是個門檻很低的產品,我們今天就不展開了。

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資本市場裡“保本”和“高收益”是很難兼得的。基民在投資時,還是理性為上。

(責編:章斐然、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