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性金融為創新發展插上翅膀

2015年,哪個行業的發展最引人注目?新能源汽車也許是一個答案。在這一年裡,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創出了令人驚嘆的成績。而在眾多新能源車企中,比亞迪又是最引人矚目的那一個。2015年,比亞迪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6.2萬台,同比增長234.7%,遠超日產、特斯拉等國際品牌,雄踞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第一的寶座。
這樣的成績可謂來之不易,因為就在幾年前,比亞迪還曾深陷淨利潤大跌、股價大幅震蕩的困境。而幫助比亞迪走出困境的,正是國家開發銀行。2006年,國開行牽頭銀團支持了比亞迪首個新能源汽車項目。10年來,圍繞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戰略,國開行支持其電池生產、混動及純電動乘用車、純電動大巴生產及研發等領域,涵蓋了其所有重大新能源汽車項目。目前,國開行是比亞迪主要的貸款行和十分信任的戰略合作伙伴。去年12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會見國開行領導時,專門感謝了國開行在比亞迪發展新能源汽車最艱難時期給予的大力支持。
國開行與比亞迪的故事也是國開行大力支持諸多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十二五”期間,國開行累計發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10066億元,貸款余額7957億元。
創新發展寄望戰略性新興產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並於2012年制定《“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經過多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日漸成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的重要力量。
“十二五”以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投資和消費熱點不斷增多,對新常態下穩增長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特別是以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交通、金融等領域加速融合,催生新的投資和消費增長點,激發了市場活力,助力形成“互聯網+”新經濟形態。據測算,2014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2011至2014年平均增速為26.5%。雖然最新的統計數據還沒公布,但預計《“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8%左右的目標可以實現。
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科技創新的搖籃和轉型升級的引擎,如今的角色更加重要。“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經濟發展全面進入新常態,產業轉型升級迎來關鍵時期。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創新”排在首位。《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產業政策導向和促進競爭功能,更好發揮國家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可以說,在經濟新常態下,戰略性新興產業被寄予厚望,正面臨新的發展戰略機遇期。
融資主力行 發展助推器
近年來,尤其是“十二五”時期,國開行積極貫徹國家戰略,發揮開發性金融優勢和作用,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業務發展的重點領域給予大力支持,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力融資銀行。2015年,國開行積極支持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大力推進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發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2530億元,有力支持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在實踐中,國開行多措並舉,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一方面,積極開展重點領域行業研究,與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合作完成了“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系統性融資規劃等多項研究課題,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建立起覆蓋各領域的指導文件體系,發布了《關於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業務指導文件,涵蓋七大領域及重點子行業,為全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時,國開行以助推集成電路產業跨越發展為契機,積極構建銀政企共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合作機制,並推廣到平板顯示、LED、智慧城市、裝備“走出去”等重點領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運作機制。
不僅如此,國開行還創新形成多種業務模式,開辟了支持發展的新天地。近年來,國開行已推廣或試點形成華為中興模式、支持產業集聚發展的“產業鏈+產業基地”模式、以京東方為代表的成長型企業培育模式、支持高端裝備銷售的批量訂單融資模式等業務模式,並通過多種金融產品支持這些企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在此過程中,國開行建立了戰略性成長型企業挖掘、推薦、認定、培育等全流程服務機制,儲備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成長型客戶群,實現了業務穩定可持續發展。
“十三五”期間 支持發展再加力
在國開行2015年度工作會議上,國開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懷邦要求,要圍繞創新發展,支持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落實“中國制造2025”、網絡強國、國家大數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重大戰略,加大對信息技術、智能制造、高端裝備以及科技創新等產業的支持。全年力爭發放科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1800億元。
這為國開行在“十三五”期間繼續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定下了基調。未來五年,國開行將加大力度,繼續以開發性金融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規劃先行,優化業務布局。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先進技術、新興業態、熱點問題等方面,國開行將加強規劃研究和外部規劃合作,把握行業趨勢和政策重點,圍繞技術路線、產業鏈條、產業生命周期和重大生產力布局,系統謀劃業務布局,優化業務結構。
銀政合作,構建推動機制。近年來,國開行借助銀政合作,取得了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豐碩成果。未來五年,國開行將持續推廣完善銀政企合作機制,加強金融資本、產業政策和市場主體的良性互動,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國開行先導的產業發展和業務拓展機制,推動以技術、資本、產權、信息等為紐帶締結產業聯盟,促進產業生態優化和產業鏈整體提升。
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國開行擁有“投貸債租証”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將通過加強金融產品、融資模式、管理制度、工作機制、業務流程等多方位的創新,充分滿足新興產業對金融服務的個性化需求,增強驅動業務發展的內生動力。在新興產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針對具體行業和產業鏈環節,國開行還將根據不同風險特征和金融需求,靈活設計金融產品組合,探索產業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模式和路徑。
開放發展,促進國際合作。以新能源汽車、核電、高鐵等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已經成為中國新的名片。未來,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融入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和國際產業競爭將是我國實現開放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我國對外投融資主力銀行,國開行將通過境外戰略資源收購開發、跨境高技術並購等實現更高水平的“引進來”,並通過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推動更高層次的“走出去”,助力實現開放發展。
“十三五”的大幕已經拉開,在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過程中,國開行將繼續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