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瞄准市場走 扶出活力來

丁喜庭是豐寧滿族自治縣春景奶牛養殖合作社“一把手”。面對近期奶業市場的嚴峻形勢,老丁的養殖小區由於及時升級改造,繼續成為蒙牛特侖蘇的優質奶源,保持了良好的經營狀況。老丁的“突圍”也帶動了當地許多奶農共同脫貧致富。在豐寧這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像老丁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為當地早日摘去“貧困”帽子注入了希望。
老丁的奶業合作社,正是國家開發銀行幫助豐寧縣依靠奶業實現脫貧的一個鮮明案例。為幫助豐寧縣早日摘掉“貧困”的帽子,國開行為豐寧量身打造的支持當地奶業發展的規劃,提出豐寧應該依靠奶業全產業鏈升級,把原有養殖小區升級為現代牧場,讓奶業走得更遠。
但實現這樣的建議並不容易。要升級成現代牧場,至少要1500萬元。這筆錢如果向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較大,期限一般隻有一年。“作為養殖項目,一兩年還沒有收益,拿什麼還?”丁喜庭說。
關鍵時刻,國開行伸出了援手,向老丁提供890萬元貸款,期限5年,且利率較市場平均水平低約30%。有了這筆錢,老丁的現代牧場終於建起來了:人工鏟草上料被全機械式的TMR(全混合日糧)代替,開放式牛棚變成封閉式牛棚,奶牛喝溫水,棚內空氣流通……圍繞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前瞻性規劃改造讓新牧場更加“高大上”。改造提升后,牧場泌乳牛產奶量由18公斤/天,增加到24公斤/天﹔人均飼養能力由30頭變成200頭,一個月就能給合作社省下15000元開銷,且牛奶品質大幅提升。
變化不僅僅發生在老丁的牧場。國開行站在國內奶業市場高度,提前布局,為豐寧量身打造一個新的借款模式:當地政府成立市場化平台——融華公司,由該平台公司向國開行申請貸款。款項由熟悉奶業升級改造項目的縣農牧局協助發放、收貸﹔當地政府、農牧局等相關部門提供貸后管理、風險催收和風險補償金。通過這種模式,國開行為豐寧縣24個養殖小區升級成現代牧場提供貸款2億元,升級后的現代牧場在設備、技術水平等條件上達到國內一流、全省第一。
不僅如此,國開行還與豐寧共同推出奶業扶貧模式,向農戶提供專項貸款用於奶牛養殖,幫助他們脫貧致富。57歲的魏志昌,是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村貧困戶。由於年紀太大,出去打工沒人要,家中又沒地,經濟困難。去年年底,通過奶業扶貧模式,魏志昌獲得專項貸款購買了20頭奶牛,由豐寧縣安排統一交由該村的蘭寶養殖公司養殖管理,魏志昌則以個人入股形式每月按時領到自己的分紅。如今,他每月基本能保証2000元以上收入。“早點脫貧,家裡的日子更有奔頭了。”魏志昌高興地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