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金融>>國開行

廣西:“三個創新”讓凌雲瑤鄉百姓安居樂業

2016年03月21日14:12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小字號

“我們村現在家家戶戶都通了水泥路,用上了自來水,住上了新房子,屯屯都有文化活動中心,裝上了太陽能路燈,日子越過越舒坦。”談起沙裡村近年的發展變化,沙裡村支書楊志思說,在上級部門和國家開發銀行精准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沙裡村經過5年的努力,人均年收入從2010年的1700元增長到2015年的5635元,成功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楊志思說的國開行精准扶貧工作隊正是該行積極創新黨建扶貧模式的重要載體。2012年以來,國開行累計選派6名黨員干部赴凌雲縣挂任副縣長和貧困村第一書記,組建起國開行在凌雲縣的精准扶貧工作隊,將開發性金融的普惠理念和“造血”服務深入到鄉村,為精准扶貧打下基礎。這支工作隊通過將農村黨員骨干培養成經濟能人,將農村優秀經濟能人培養成黨員,促進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真正發揮了黨建引領作用,做到黨建帶產業、產業促黨建,實現了基層黨建與扶貧開發的深度融合。

與此同時,國開行創新出以棚戶區改造“貸”動扶貧生態移民的舉措。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是貧困山區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2014年,國開行積極參與《凌雲縣2014∼2020年扶貧生態移民規劃》編制,推動凌雲縣棚改項目納入廣西2013-2017棚改項目(二期),創造性地將支持扶貧生態移民與棚改有機結合,緩解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的資金約束。截至目前,該行為凌雲縣棚改項目承諾貸款4.6億元,惠及棚戶區群眾及貧困生態移民約7000人。

為確保大石山區群眾“搬得出、留得住、有出路”,國開行創新開發性金融產業扶貧模式,在原有中小企業統貸機制的基礎上,新推出了“管理平台+貸款平台+擔保平台+國開行駐地專員”的“三台一員”融資模式,引導貸款資源向貧困村屯精准配置,支持凌雲縣發展茶葉、油茶等優勢特色產業,支持廣大農戶創業,發展特色種養項目。截至目前,該行通過該模式累計向當地產業龍頭企業發放6500萬元﹔發放小微貸款500萬元,支持了凌雲縣115戶近200名農民發展茶葉、養牛、養豬等特色種植、養殖項目,真正成為當地百姓安居樂業的“筑夢人”。

當前,國開行正進一步加大對廣西脫貧攻堅的支持力度。按照“自治區負總責、市縣落實”的原則,國開行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密切合作,簽訂了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后首個省級扶貧合作協議,積極推動建立和完善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扶貧投融資主體。目前,作為自治區扶貧投融資主體,廣西農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已由自治區批復成立。國開行已向該公司提供授信580億元,並將按照項目成熟一批、核准一批、發放一批的方式,實施精准信貸,精准支持建檔立卡貧困農戶脫貧致富。另外,國開行還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重點扶貧縣所在的南寧、百色、河池等8個地市派駐扶貧開發金融服務專員,推動扶貧項目盡早落地實施,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責編:趙爽、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