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夜盤”開啟 境外主體增加
外匯市場開放“再下兩城”

![]() |
尹志燁作(人民圖片) |
人民幣“入籃”后,盡管距離新的SD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生效還有9個多月時間,但中國金融與國際全面接軌的步伐卻並未放緩。
近日,央行發布公告稱,自2016年1月4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系統每日運行時間將由現行的北京時間9︰30-16︰30延長至9︰30-23︰30,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及浮動幅度、做市商報價等市場管理制度適用時間也相應延長。
與此同時,央行還決定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人民幣購售業務境外主體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並通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系統參與全部挂牌的交易品種。具體來看,合格境外主體可選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交易系統提供的競價和詢價等交易方式,來參與全部挂牌交易品種的交易,包括即期、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和期權等。
那麼,究竟哪些境外主體有望率先吃到我國銀行間外匯交易這隻“螃蟹”呢?據了解,現階段可以進入的合格境外主體將主要為人民幣購售業務規模較大、有國際影響力和地域代表性的境外參加行(指為境外企業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的商業銀行),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按照市場自願原則,依法具體實施市場准入。
對於推出兩項新舉措的原因,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可兌換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加快國內外匯市場發展、特別是推動市場對外開放的需求日益上升。此次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和進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主要著眼於豐富境內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拓寬境內外市場主體的交易渠道,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的人民幣匯率,這是深化外匯市場發展的改革舉措。
在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看來,人民幣逐步成為國際主要貨幣后,現有在岸市場的匯率交易安排已無法滿足市場參與方的需求,延長交易時間有助於覆蓋歐洲時段在岸匯率的價格真空,完善人民幣匯率價格的發現和形成機制。
廣東省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品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央行此次採取的最新舉措,體現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微觀政策要活”的要求,對我國的外貿布局、資本項開放、宏觀經濟發展乃至與世界經濟的進一步融合都具有積極作用。
“應該看到,人民幣加入SDR是一柄‘雙刃劍’,既為我們帶來了機遇,也對國內市場自身的規范和升級帶來了挑戰。在新SDR籃子生效前的這段時間裡,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和作為經濟參與主體的企業都要有所准備,在外貿進出口、監管規則制定、國際貨幣標准化等方面做好銜接。”劉品安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